1937 年,淞沪地区战云密布,局势一触即发。林宇敏锐地察觉到这场战役对于整个抗战局势的关键意义,毅然决然地率领炎龙独立军和炎刃军,向着淞沪战场火速进发。
炎龙独立军此时已发展至五万人的规模,是一支训练有素、斗志昂扬的劲旅。其指挥官体系完备,陆峰作为主指挥官,凭借着卓越的军事素养和丰富的实战经验,统筹全局,指挥若定。在战术执行层面,各师、团、营都配备了经验丰富且能力出众的指挥官,他们在陆峰的领导下,紧密协作,确保部队行动的高效与协调。
秦瑶作为负责思想建设和战术创新的指挥官,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让每一位战士都深刻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保家卫国的神圣使命,极大地提升了部队的士气和凝聚力。同时,她积极探索适合炎龙独立军的战术打法,结合战场实际情况,为陆峰提供了诸多极具价值的战术建议。
在武器装备方面,炎龙独立军通过自身兵工厂的不懈努力以及战斗中的缴获,装备水平在当时已颇具规模。步兵普遍配备中正式步枪,该枪性能稳定,射击精度较高,有效射程可达 600 米左右,是战士们在战场上杀敌的得力武器。每个步兵连配备 6 - 8 挺捷克式轻机枪,这种轻机枪射速快、可靠性强,能够在战斗中为步兵提供持续而强大的火力压制。手榴弹作为近战利器,也大量装备部队,木柄手榴弹威力可观,便于战士们在近距离作战和攻坚时使用。
炮兵部队是炎龙独立军火力输出的重要力量。他们装备了兵工厂生产的 82 毫米迫击炮,这种迫击炮机动性强,操作简便,可以迅速在各种复杂地形上展开,为前线步兵提供及时而准确的火力支援。此外,部队还拥有缴获自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该炮具备良好的射击精度和较高的射速,能有效摧毁日军的工事、碉堡以及轻型装甲目标。
为了保障部队的机动性和物资运输,炎龙独立军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骡马和卡车。大约有三百匹骡马承担着山区和道路条件较差区域的物资运输任务,而五十余辆卡车则主要负责平原地区和交通要道上的快速运输。在通讯设备上,各团配备了无线电发报机,确保与指挥部以及友军之间能够进行及时、准确的通讯联络。各营连除了配备传统的信号旗和军号外,还装备了少量从日军手中缴获并经过改装的对讲机,以便在复杂多变的战场上保持更紧密的联系。
林宇与陆峰、秦瑶经过深入而细致的商讨,制定了详尽的作战计划。陆峰根据淞沪战场的地形特点、日军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