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悄然来到1937年6月2日,在世界局势和抗日战争的宏大棋盘上,每一方势力都在暗流涌动,局势愈发错综复杂,而林宇和他的炎龙独立军、炎刃军也身处这风暴的漩涡边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自全面侵华战争逐步推进,日军在华势力不断膨胀。到1937年,日军已在中国多个重要地区建立了据点和军事基地,妄图以点带面,实现对中国的全面统治。
在华北地区,日军集结了大量精锐部队,以平津地区为核心,不断进行军事演习和兵力调动,意图进一步蚕食华北领土,打通南北交通线,实现其所谓的“大陆政策”重要一环。日军华北方面军兵力雄厚,装备精良,拥有先进的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以及训练有素的步兵师团。他们在占领区内实行残酷的统治政策,搜刮物资,奴役百姓,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
在华东地区,日军对上海这个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虎视眈眈。上海作为中国的商业中心,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日军在周边海域频繁派遣军舰游弋,进行示威和侦察活动,同时在上海的租界内增派兵力,修筑工事,为可能的大规模进攻做准备。日军参谋本部制定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企图通过占领上海,进而沿长江而上,直逼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从政治和经济上给予中国沉重打击。
在华中、华南等地,日军也在积极布局。他们一方面扶持伪政权,试图通过傀儡政府来巩固其统治;另一方面,加紧对当地资源的掠夺,煤炭、钢铁等战略物资被源源不断地运往日本本土,以支持其长期的侵略战争。日军还大力推行奴化教育,妄图从文化和思想上消灭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实现其长久统治的野心。
1937年的国际局势同样波谲云诡。欧洲大陆,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领导下不断扩军备战,公然违反《凡尔赛和约》,军事力量迅速膨胀。德国的扩张野心引起了周边国家的警惕,但英法等国为了自身利益,采取了绥靖政策,企图通过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满足德国的部分需求,以换取一时的和平。这种短视的政策使得德国的侵略行径愈发肆无忌惮,欧洲局势岌岌可危。
在亚洲,日本的侵略行为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不同反应。苏联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对日本在远东地区的扩张保持高度警惕。苏联在中苏边境地区加强了军事部署,以防日本的进一步北进。同时,苏联也通过各种渠道向中国提供一定的军事援助和支持,希望中国能够拖住日本,减轻其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压力。
美国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