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帝那样的精明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最后还主持了嘉靖帝的遗诏。将皇权硬生生割裂了一块握在内阁手中。然而这样的人,明面上却是心学嫡传,真正的儒生,谁都抓不住他的把柄。
\n
要不是后世的书店里满是这样的书籍,朱慈烺恐怕也不可能有清晰的认识。但是厚黑学也好,帝王术也好,只有师徒相传。却从未见过有父子相承的。
\n
朱慈烺当年写下日记,是希望以案例教学的方式让嗣君们了解他的思维方式,保证大明在自己划定的轨迹上前行,期间自然有阴暗面的东西,而且考虑到当时的社会环境,阴暗面的东西恐怕比想象中的更多。
\n
这些心术权谋交给儿子,儿子会怎么看待父亲?
\n
再退一步来说,即便父子相惜,儿子不会因此觉得父亲是个虚伪、残酷的人。但作为父亲,真的愿意看到儿子成为一个虚伪残酷,利益至上的人么?
\n
孟子曾经指责宋钘一方面提倡薄葬。一方面又厚葬自己的母亲,说这是小人行径。实际上这却是人之常情。人人都有自己愿意为之付出的事物,但当这种付出延续到至亲身上的时候,却会犹豫。
\n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己所欲,也不该轻易加诸他人身上,这才是一个成熟人格所应该做的。
\n
所以朱慈烺至今没有将自己的日记拿出来过,更没有让几个儿子过早认识到世道艰辛。
\n
“我终于知道太祖高皇帝掷荆条的心情了。”朱慈烺感叹一声。
\n
懿文太子朱标曾进谏朱元璋,请父皇不要滥杀功臣。朱元璋将荆条扔在地上,让朱标去拣。朱标畏缩不敢——当然。未必是怕荆条扎手,也可能是不敢进一步忤逆父亲。于是朱元璋说了一句十分经典的话:“你怕扎手。我就帮你把刺拔了,你还有什么好废话的?”
\n
朱慈烺现在深刻感觉到了太祖高皇帝的无奈,作为父亲的牺牲付出,总是被有了自己主见的孩子所无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