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林羽决定再次尝试改良光照条件之前,他回顾了过去几个月的种种经历。从初入山洞时的惊慌失措,到逐渐适应末世环境后的冷静应对;从最初自制木矛失败,到成功打造出铁铲头;从鼠群夜袭带来的心理冲击,到发现岩壁符号背后的生存提示——每一步都充满了挑战与不确定性。而现在,面对霉菌侵蚀导致的土壤硬化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幼苗生长困境,林羽意识到必须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延长光照时间,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他记得曾经在一个废弃的地下室里发现过一些萤石和琥珀。萤石在黑暗中能发出微弱的荧光,而琥珀则可以放大这种光线。如果能够将两者结合,或许就能制作出一种简易的荧光灯。这样一来,不仅能在夜间为植物提供额外的光照,还能避免因长时间暴露在自然光源下而导致的温度过高或过低的问题。于是,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林羽开始了他的新实验。
首先,他需要找到足够的材料。幸运的是,山洞外不远处就有一片被酸雨腐蚀得斑驳陆离的废墟。在那里,他找到了几块大小合适的萤石,并且还在一个破旧的首饰盒里发现了几颗保存完好的琥珀。带着这些珍贵的材料回到山洞,林羽开始着手制作荧光灯。他用一根细长的树枝作为支架,将萤石固定在一端,然后小心翼翼地将琥珀打磨成薄片,贴在萤石周围。这样一来,当萤石发光时,通过琥珀的折射作用,光线会变得更加明亮、均匀。
为了测试效果,林羽选择了一小块试验田进行实验。他将自制的荧光灯悬挂在幼苗上方,确保每个角落都能得到充足的光照。起初,一切都似乎进展顺利。那些原本萎靡不振的幼苗,在持续不断的光照下,渐渐恢复了生机。然而,好景不长。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林羽惊讶地发现,幼苗周围的空气中竟然聚集了大量的飞虫。这些飞虫围绕着荧光灯嗡嗡作响,不断产卵。很快,幼苗就被密密麻麻的虫卵覆盖,情况比之前的霉菌感染还要糟糕。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危机,林羽感到十分沮丧。他知道,如果不能及时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努力都将付诸东流。于是,他开始思考如何既能保持光照时间,又能防止飞虫侵扰。经过反复琢磨,他想到了一个办法:定时遮挡法。具体来说,就是在每天晚上每隔两个小时熄灭一次灯光,这样可以打破飞虫的繁殖周期,同时又不会影响植物对光照的需求。
说干就干,林羽找来了几块厚实的布料,裁剪成适合遮挡荧光灯的尺寸。然后,他在山洞内设置了一个简易的定时装置——利用绳索和重物,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