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朝罢,崔题与陛下奏对结束,才赶来同文馆审理案件。
只是他刚踏入馆中,居然看到肃国公林翎也在,此时肃国公正与几位旧党执政老臣热聊。
几人甫一见他出现,便敛住了笑,话头也打住了,肃国公林翎捧袂:“如此,便辛苦诸位了,老朽先告辞!”
几位老臣对肃国公也十分客气,拱手相送:“国公慢走!”
崔题立在门边,一时踟蹰,显然在场的人等,唯有他是新党,而肃国公又多少直接代表太后的立场,平日里很少打照面。
崔题万分奇怪,肃国公何以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这里?便连外戚干政也已经不知收敛?
不过基于礼节,他仍旧捧袂行叉手礼:“国公!”
肃国公却十分倨傲,捋着髭须,斜眸鄙视,轻哼一声,便走了出去。
崔题摇摇头,神色如常走进去。
几位老臣双手笼袖,大有看戏姿态,其中御史中丞刘衡说道:“志卿,听闻你昨日的劄子被政事堂拦下了,今晨你着急忙慌入宫奏对,难道说的正是此事?”
他说罢,挑了挑眉,与其他几位老臣对视,眼露讥诮。
崔题索性也双手笼袖,站定他们跟前,身子微昂,不卑不亢道:“诸公说笑了,政事堂又何止拦下崔某一道劄子?正巧陛下召臣入宫,而嫌犯王安平的科举试纸有问题,臣自然要呈报陛下裁夺,毕竟王安平为云集路诗案的罪魁祸首,些许蛛丝马迹,毫厘之差,便可能改变乾坤!”
刘衡闷哼两声笑了笑,抖了抖手指,与同侪打趣道:“哈哈,我就说志卿为人,五年前便是狂放孤勇,五年后仍是如此,但其志可嘉,其志可嘉!”
另一老臣也束手笼袖打趣道:“崔学士,本朝科举取士防弊甚严,若真能轻易在试纸中做手脚,无异于凿开金堤蛀生蚁穴,难道,不也是打了太子和诸位主司的脸?”
如果崔题怀疑有人在王安平的策论文章中做了手脚,行诬告之事,无疑说明太子监考不严,仍旧脱不了干系。
于是几位老臣低头抖肩憋笑,满是得意。
见崔题没反应,他们也愈加放肆,左右新旧党争撕破脸皮,已经是摆在台面上的上的事情了。
“我看,志卿执意以此微末为疑点,欲挽狂澜于既倒……倒像是那‘杯弓蛇影’里饮杜宣病酒的客人。墙头悬的明明是张好弓,制度严明的科举制度,哪里藏得住什么大蛇?偏有些人见到个倒影,便吓得四处寻医问诊,竟去求陛下诊脉了。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