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莲花,也是个不怕死的异徒!那些该说的,不该说的,全都说了!虽时隔五年,顾勇之志犹在!也不知你还有没有五年前的运气!
“朕问你,你如此保下太子,倘若他果真谋反,你就不怕牵连你的九族?五年前你已被谶言牵连入狱,是你祖父献爵保命才保下了你,如今可无人再保你,你还愿保下太子?”
崔题听着,直觉这番话看似警告,实则试探他?
他坚定不移到:“定不至此,因为太子不会谋反,臣坚信!”
皇帝目光灼热盯着他,又眯了眯眼,而后似乎有所松懈,才起身负手走下,走出殿口,背对而立,仰望天光说道:“你这般信誓旦旦,有什么线索说明太子无事?”
崔题揣摩着皇帝的信息,仍旧觉得皇帝已然打开了窗口,他心中的五分筹谋又升至六分,赶忙说道:“如果陛下信得过臣,便让臣参与云集楼诗案的调查!”
崔题本就觉得科举的反诗十分蹊跷,没有人这般傻,便是激进的新课士人,也不会自毁前程。
况且,太子邀请他东宫相聚,观看《贺兰山志》残本之时,也曾提及科举文章,并给他过目了前十几名佼佼者。
今年一甲唯有五名,王安平为乙等第一名,即顺延的第六名,也必然在列。
崔题的记忆力一向卓绝,当时并不曾察觉有异,如今回想起来也没有这句话,况且太子若真有反心,也不会给他看这些文章了。
因此,甫一从卫齐口中听闻藏头诗案,崔题便已经起疑。
他猜得出,皇帝定然也猜得出。
只是他拿捏不准皇帝这番“表演”寓意何为?
而听闻他自告奋勇,皇帝猛然转身,挑眉勾起一抹笑试探:“回京以后你不问朝政,如今倒愿意掺和云集楼诗案的调查?”
“臣愿为陛下和太子殿下分忧!”
“你可想清楚了,此案既要查,便要查出所以然。倘若没查出什么,或太子果真谋反,你也连坐,且没有回头路!”
“为国分忧,臣在所不辞!”崔题坚定不移道。
皇帝最终答应了。
出了福宁殿,崔题一身冷汗,不过,他推测他赌赢了。
只要皇帝还肯调查,而且还是派遣他调查,心里定然还偏向太子。帝王心中的秤偏移,何愁打不赢这场仗?
云集楼诗案最大的嫌隙,实乃在于皇帝与太后,而非皇帝与太子,这也是他敢于冒死进谏的背书。
何都知恭送崔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