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强势的武则天总给以最好的方式将事儿解决好,就如这次重建安北大都护的事。
李显的观点是待裴行俭回京后,问询他意见后再做决定,但被武则天否定了,武则天的意见是裴行俭和刘审礼这两位在突厥人中很有威望的战将在安北时候,将事儿搞定。
武则天的决定自然比李显的意见更得群臣的认可,可以说,在李显当皇帝后,武则天虽然不像李治为皇时候那样理所当然在干涉朝政,但李显表现的无能,却让武则天没办法不出来理政。六位顾命大臣,裴行俭率军远征,刘仁轨年事已高,不愿意理事,贺兰敏之时不是对李显质询,陈易又想在武则天和李显面前表现的平衡,不会有过激的表现,而李敬玄又是武则天一手提拔上来的,可以说,能给李显以实质性建议的只有薛元超了。
而薛元超地朝事的见解明显不如裴行俭等人那样有高瞻远瞩的目光,许多他给的建议,都是不得武则天认可,也被其他大臣们反对的。
如此情况下,李显的日子并不好过,连这一个年,他都过得很不开心,元日大朝会上,诸蕃的来贺规模远超以往任何一年,但如此盛大的场面只是让李显感到了暂时的荣耀,在元日大朝会结束,他被武则天冷脸说了两句后,所有好心情都不见了,整个年他都过的郁郁闷闷的。
朝中局势虽然很微妙,但李显并未气馁,他也在偷偷积蓄自己的力量,而最能给他出谋划策的人物就是皇后韦氏。
许多建议都是韦氏给他的,事实也证明了韦氏所给的大多主意都是很不错的,李显对自己这位“老婆大人”也越加的刮目相看,有点言听计从的味道。韦氏的许多意见自然是听从陈易的,陈易所给的建议当然不可能鼓动李显与什么人针锋相对,他只是劝李显隐忍,待时机成熟了再动。
这些话自然是经韦氏加工后再说给李显听,李显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也在武则天的yin威下,自己不露痕迹地拉拢朝中人物,想将更多的人为自己所用。陈易自然是李显最想拉拢的人之一,只不过怀有更深目的的陈易,除了通过韦氏给李显一点甜头外,没有其他任何的表示,他依然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