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暴和刚烈,维护母性的柔美,是他最大的快乐和理想。
超越所有人,考100分,是这个学生最大的理想和快乐。
学生放下这个理想,变得不快乐;
j放下维护母性,变得抑郁。
学生曾经想要战胜的同学,放下理想后,与之和好了,不会再与他们竞争。
j放下维护母亲,与父性的刚烈和好了,不再与之斗争。
这两种情况,都消除了他们的纠结和焦虑,甚至强迫。
但是,抑郁和不快乐又如期而至。
这种抑郁和不快乐到底是如何产生的呢?。
只能说明,j和学生并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吸纳那些道理和理论,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放下”。
而是采取了一种极其隐蔽和极端的方式----“无所谓”的心态。
心理分析教j要接纳父性,脱离母性,他却极端地走向父性的一端。好像变得粗暴和刚烈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这就是一种无所谓。
就如一个性格内向怯弱的人,外界逼迫他变得大胆外向,他可能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疯狂发泄……
也不要指望那个学生会走中间路线,他放下100分理想的方式,也是一种“无所谓”的心态,认为考100分没什么大不了,自我否定了这种考100分的快乐。
为什么如此容易采用这种“无所谓”的心态。
还要引用弗洛伊德的“死亡破坏本能”----一种近乎生理的,客观的本能。
当一个病态型人格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