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偏向于父性。但他又是“恋母”的。
也许你们一看就知道这是对明显的矛盾。怎么既偏向父亲,又会恋母呢?
这个在以后将会详细解释,这是统一的,而不是矛盾的。
现在只能说,男孩“恋母”是一种普遍的基础性的特质,与人格偏向父亲并无必然联系。
如果一个男孩的人格不是偏向父性,而是更接近父母的中间点。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他的性格就会表现出一种温和、柔弱。
如果再偏向母亲一点,就是“女性化”。这只能算是一种变态,还不是真正的病态。
倘若再偏向母亲一些,就会形成病态的依赖。
这样一来,人格就开始失衡。本来处在一对平衡力中的人格如果过多地偏向一方,另一方自然会向他施加压力。
男孩过多地倾向于母亲,父性的阳刚就会给他施加压力。
因为他已背离了父亲的人格,自然会强烈抵制父性人格的压力。
这样一来,自然形成了一对强烈地对抗力量。——这就是强迫的表现形式。
也许读者会疑惑,明明是对外公强迫,怎么会联系到父亲?
这就要经历一个曲折的过程。从上例不难看出,强迫症患者的心路历程总是迂回曲折的。
这个曲折过程就是:他的父亲脾气暴燥,曾经在发怒的时候,骂他和母亲:你们怎么不去死!?这种怒骂甚至还牵涉到母亲的娘家。
那个时候,他的人格就已过多地倾向母亲,依赖母亲。自然会强烈抵制父亲的怒骂。
现在外公过世,似乎正好验证了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