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翰林许家要说起来也算的上高门大户了,最清贵不过翰林,名声是有的。只是清贵归清贵,翰林的俸银实在少的可怜,而且翰林这个职位就是想有点灰色收入也不容易。许老爷又是读书人性格,完全就是靠着俸银吃饭。
\n
许家更没什么根基,十几年前只是一般平民,家里有几亩薄田,也雇不起人,只是兄弟几个下田耕种。当年许家老爷上京赶考都是县太爷,也就是许老爷的岳父资助,后来许老爷不负重众考中进士,留在京中成为翰林,就是现在在老家说起来那也是不得了的官宦人家。
\n
许太太身为县官的庶女,当初嫁的时候许老爷只是举人,嫁过去之后许老爷才中的进士,随后入京来,当时是风光一阵子的。只是入了京成了翰林夫人,许太太才发现这日子真不好过。京城消费高,只是吃穿用度就算了,更花钱的是,京中这些人情来往太厉害了。
\n
日子想不俭省也难,偏偏家里姑娘又多,想把女儿嫁的好就得有得嫁妆,许太太三个女儿,大女儿己经嫁了,嫁的也算不错,嫁的是跟许老爷同科的,现在是礼部的主事,算是门当户对。
\n
四姑娘是许太太的二女儿,屋里还有一个六姑娘是庶女。像韩家这样的国公府第会有结亲之意,这完全出乎许太太意料之外,而且还三房的嫡子,对于许太太来说真是喜出望外了,不过问题也来了,怎么陪嫁。
\n
国公府第,陪嫁少了那不但惹人笑话,女儿嫁过去也吃亏的。许太太也是没办法了,只得向许家二老爷求助。
\n
许老爷兄弟三个,许老爷家中老大,许家可谓是全心力的供他读书。许老爷也是真争气,出了头。而许家二爷却是弃农从了商,大珠朝对于商人并不是很压制,商家也可以穿绸衣,子弟也可以读书考科举,所以二老爷后来从商许老爷也是支持的,没少补贴这个弟弟。
\n
许家二爷也是有出息的,做生意发了财,帮着家里务农的老三,也很想想京中生活艰苦的大哥,只是许老爷不大愿意。京城花钱太厉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