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成梁说道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武器试验场,试验场地上摆放着一个铁制矩形发射箱长三点五米宽一点五米高零点八米,里面装填着四个模块化一次性弹药夹,每个弹药夹中装填着六枚一百毫米铁质带旋转尾翼的无制导火箭弹
“陛下,经过我们数次实验,以目前技术火箭弹口径一百毫米为最优解,再往上增加战斗部装药,重量将大幅增加,所以确定为了一百毫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宋成梁介绍道
“发射器采用锰改良型灌钢合金分段制造战斗空重六百斤,战斗全重一千二百斤,火箭弹装药为了保证威力已经无法再继续削减,但单枚火箭弹造价低廉,一枚火箭弹核算成本是七百明元一枚”
宋成梁继续说道
“一次性弹药夹采用覆铜钢制造,使用完后即可丢弃,战后也可收集回来重新熔铸,核算成本四百明元一个”
宋成梁说道
大洋洲(澳大利亚)最不缺的是什么?,最不缺的就是矿石,目前大明所使用的是搅钢法,就连1856年才发明出来的贝赛麦转炉都已经在钢铁厂中使用了起来,只不过在大明这叫曲氏转炉,这是第二次科技转移的产物
前一次是第四次
朱怡伦转移科技的时候,给出去的都是理论以及原理让他们自己研究,就像别人给你买了一堆生的肉和菜并告诉你做菜的方法需要你自己做一样
“成本倒也不高,试射看看威力”
朱怡伦点点头说道
“是”
宋成梁点点头
宋成梁走到旁边的桌子上拿起红色令旗对着发射器旁边待命的士兵挥舞
“动起来动起来”
小队班长看到令旗立刻说道
发射器后面已经挖出来了一个向后的流型沟,确保火箭弹发射时的尾焰不会到处跑,误伤自己人
发射器采用内部点火装置击发火箭弹发射的发射模式,操作士兵将一条电线连接在发射器上,在到达一定安全距离后,按下发射按钮,电磁能量传送到发射器内部的点火装置上,从而发射火箭弹
这在大明并未全面普及电力的情况下反而成了科技程度最高的产物
士兵们检查好后,连接好发射器就迅速跑到远处挖好的战壕里,按下按钮
此时试验场上传来了震耳欲聋的呜呜呜的声音,就好像二战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的发射声音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