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也有人暗想,人生在世,无非是名利二字,利益好得到,只要好好经营,哪里还不能发点小财?名声却最难说,如今皇帝赐字嘉奖,这就是名,可以载入王氏族谱的。
王尚书启奏:“陛下,臣有个建议,给灾民发赈济不能白发,组织灾民干活自救才是。”
皇帝一愣问道:“王爱卿此话怎么说?”
王尚书道:“如今下了雨,都城旱情大解,河池沟塘也有了水,这水暂时不能饮用,可是不耽误浇地和建筑。都城好了,不见得外地的旱情缓解,这些人滞留多久还说不准。去年冬日严寒,多少人因冻饿而死,也有灾民攻击城外的庵堂寺观,大户人家的外庄别墅,只为了找栖身之所。都城往西北百里的地方,是一片荒凉之地,却有山有水的,就让这些人去那里安家吧。”
皇帝点头,说他接着说具体措施是什么。王尚书道:“陛下,就让工部和户部联手,规划出村子的形制,画了图纸。把外地灾民、本地流民集中起来送到那边,每日发放粮草,让他们用麦草和麻头之类掺上黄土拓土坯,建房屋居住。建好后,就在那边植树,换取粮草和报酬。”
阎太仆又上前奏报:“陛下,王大人说得轻巧,黄土好办,就地就可取土,水也有了,那麦草和麻头也不好得呢。再说了,都城西北百里那边离都城不远,灾民和流民聚集到一处,秩序不好维护,容易出乱子。”
户部裴侍郎上前道:“陛下,阎大人言过其实了。灾民和流民也是陛下的子民,可不能置之不理。趁着现在天气回暖,旱情缓解,先把他们集中安置下来,安排些活计给他们干,到天冷的时候就不会再闹腾了。如果明年旱情缓解,再遣返回乡吧。”
工部的宇文大人也上奏:“陛下,臣以为王大人和裴大人说得有理。臣擅长工程营建,可以去考察并画建村图纸。至于说到麦草和麻头,也不是什么金贵的东西,一般都是用来取暖或烧锅燎灶的。如今天热了,暂时用不着取暖,光做饭用火,可用煤炭去交换,百姓肯定会配合。”
皇帝点头,就命工部宇文大人负责考察绘图,户部负责用煤炭向百姓换麦草和稻草、麻头之类的,并安排放粮赈灾。
阎太仆还要上奏,就有张御史上前奏报:“陛下,臣要参阎太仆,此人私心一片,没有格局。他一直阻拦在都城西北百里那片荒地收拢灾民,不过是因为他们家一直做马匹和车架生意,早相中那个地方了,想做马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