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忌惮宣王的排行居长,硬逼着皇帝把长子派到陇右镇守,无召不得回京。自己就是心里过意不去,才把陇右道甘凉二州给他当封地,虽然环境不大好,可是地盘大,远离都城也自在。
皇帝想着,这个孩子也是朕的亲骨肉,不过因为母亲出身的原因,落到如此下场。如今,他在陇右过得自在,最小的女儿也定亲了,还说两个孩子情投意合,难舍难分。自己当父皇和皇祖父的,实在不忍心硬行拆散,最后也把心头的担忧强行放下,成全儿孙们吧。
吴王上前奏道:“父皇,您莫听阎大人胡乱猜测,就耽误了十二侄女的亲事。大皇兄不是那样的人,他若是心大,就会想着感动父皇,举家回都城来争夺,倒不可能与长孙家结亲了。”
高平王挑衅道:“四皇兄高瞻远瞩、能言善辩,倒是把话说明白了,给十四弟解解惑吧。”
吴王道:“大皇兄与长孙家结亲,最多是在陇右那边统治更加顺利罢了。那地方,东北方向是突厥,西南是吐蕃,西北是安西,内连李家龙兴之地,要是独立,就如独岛一般,四面楚歌。大皇兄能征善战,熟知兵法,在此地肯定不会谋反或独立的。”
皇帝听了心里大定,只要老四认为没事,那就没事。以后,这江山很大程度想交给他经营,他对老大不起疑,比什么都好。想到这里,微笑着点点头。
皇帝想起什么来,对王尚书的嘉奖有些发愁,这小子升职已经过快了,四十出头就做了礼部尚书,不能再升了。要想升,还是等新皇给他升吧,也能增加彼此之间的情谊。可是要是不奖励,好像也对不住人家出的粮草,他心里会不会有怨言?以后做事就不尽力了?
吴王好像知道父皇想什么,上前奏到:“汝南王氏举族迁移,在三百里外的庆州建村子,父皇就赐下一副字,镌刻到门楣上,也是光宗耀祖的事啊。”
皇帝一听乐了,就是啊,不想给升职,更不想给财帛,写一副字就能糊弄过去,实在是妙啊。王氏族人还得感恩戴德的供着,这是御笔亲赐,能传后世的。
皇帝微笑点头,就让松年大总管直接拿来文房四宝,当场写下一幅对联:读书弹乐种庄稼,饮酒品茶话桑麻。横批:洒脱自在。甭管文法顺不顺吧,书法写得龙飞凤舞,又是皇帝当场所书,就等于是嘉奖了,落了款,盖上皇帝的玉玺和私印。
王尚书大喜,上前去跪着行了大礼,口里谢赏。大太监松年小心卷起来,双手递给王尚书。有的人心中嘲笑,这是糊弄人呢,不过几个字,就省了多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