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吃喝到差不多时,三人高兴之余,还到院中过了几招。王尚书赞扬:“真是英雄出少年,你们年纪轻轻就有这身功夫。再好好进学,假以时日定是文武双全的栋梁。”再往下说,生疏感就少了,两个少年也说起表姐去陇右的事迹。
说起长孙池与宣王幼女联姻的事,王尚书心情复杂,最后想着,也算是个好事。宣王是皇长子,虽因为出身不可能当上储君,可是他在皇帝心里的还是有一定重量的。他要是支持吴王,形势大大有利。
后来又听得跟吐谷浑残余部落打起来了,王尚书心都悬起来了,明珠这个死丫头,胆子也太大了。不过,长孙清没敢提银矿的事,私自开矿这种事,知道的人越少越稳当。
第二日,两兄弟一早就去了国子监,答了分级的试卷。张祭酒事先吩咐了,直接拿中级的试卷来,为了避嫌,让国子监最一板一眼,铁面无私的刘教授来监考。
六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共同评卷,得了中上等的评价。就按之前说好的,让两个人进了中级班的忠义堂。两位公子父兄得力,家资巨富,母亲又给两人准备得齐全,虽是荫监生,却是通过考核才进来的,综合条件无可挑剔,与大多数同学相处还好。
王善一看着她哥阴沉滴水的脸,心里也有点发虚,有些事就不敢跟他哥说实话了。王善先上下打量了妹妹,没受伤,小脸也没有瘦,放下心来,训了她几句,也就罢了。王善一笑嘻嘻的:“哥,都城大旱这么长时间,你囤的粮食卖了个好价钱吧?”
王善先笑笑:“小点声,连王氏本家都不知道呢,就是你嫂子也不知道详细。哥暗地里通过袁掌柜卖出去三分之一,着实卖了个好价格,是收粮价格的六倍。这一次赚大发了,就是不敢跟外人说道,要是叫人知道了,御史都得弹劾哥了。”
王善一又道:“哥,王氏迁居的事进行到什么程度了?顺利不?”
王善先又笑:“顺利,这不是赶上大灾,都城里粮价涨了十来倍了,他们不迁居,在都城里还不得饿掉大牙。过年后,福寿山大部分建成,王家人就迫不及待地买房,先买选择余地才大,越往后,就只有剩下的了。买了房空着也不好,陆续入住了,多数在工地上找点活儿干,现在去干活儿都不要钱帛,要粮食和果菜为酬呢。所以哥拿出三分之一的囤粮,供应福寿山那边的建设呢。都说人多力量大,连半山腰凭空而起的福寿书院也初具规模了,估计到年底就能竣工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王善一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