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问:“明珠,这是为何呀?在陇右读书不好吗?大舅看州学里的先生对你两个表弟很好,天天给开小灶。”
王善一道:“进士考三年一次,全国几万人报名,一般多的时候录百十人,少的时候只录二三十人,这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吗?陇右荒僻,这边的成绩普遍不行,几个州学出来的学子,有的拿着官学的举荐信免试,有的拿着陇右的举人名额,可是参加春闱出来的成绩很不好。说明什么,说明陇右道这边整体的教学质量不行。大哥是礼部尚书,主管科举事宜,对考试方向的把握最准确。而且,明经科好考,前途不行。考进士科,就要懂策论,知道时事走向,在这偏远之地,没什么进益。”
长孙宇听了点头:“说得对,长孙家有爵位继承的,只是全家在外地任职,孩子们的户籍一直在都城呢。长孙家的官职也够格让孩子入国子监,只要按制申请即可。要是再有你哥的教导,懂了策论,掌控了时事动向,考中的机率就大多了。”
王善一点头:“科举看着公平,其实寒门士子和平民百姓还是弱势的。光死读书没什么用,大多数只能以明经、明法入仕,当低层的官员。咱们有这有利条件为啥不用?而且,明珠会驯化鸟兽,到时候每场考试完事,夜间让杰哥偷偷地给表弟们送吃喝,送防蚊药,保管不让他们受委屈。”
长孙宇哈哈大笑:“甚好,大舅叫那两个小子给你敬酒,以后全指望你兄妹帮扶了。”
王善一也笑着补充:“还有一点很市侩,就是交到有用的朋友。一个人的亲朋好友到什么高度,这个人才有可能到什么高度。他的父母、兄弟姐妹、亲戚邻居可能是天生的,后天的友人,有同窗、战友、同僚、妻族,甚至亲家。既然想进官场,就得有人脉吧,到国子监读书,这些同窗的能量岂不比西北大多了?”
长孙宇笑着点点头,决定开春,让两个小子跟明珠进都城。
年夜饭是王善一定的菜单,西北天冷,要吃热乎的。四个人一案,四个蒸碗:倒蒸五花肉片、清蒸肉丸子,青酱蒸整鸡、豉油蒸整鱼。每案安排两个砂锅,下面用小炭炉加热着,一个锅里炖着羊肉萝卜,一个锅里是牛肉炖洋芋。主食有两样,西北人爱吃的烤胡饼,中原人爱吃的素蒸饼。一个大果篮,有林檎、水梨、葡萄、柑桔。还有四个干果碟,有炒南瓜籽、炒松子、胡桃仁、蜜饯拼盘。
长孙家的儿孙们能来的都回来了,除了大表哥夫妇远在安南,二表嫂领孩子回娘家避灾,这次难得的人齐。两个表嫂子没认出来王善一,时隔多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