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王拍着案几笑:“崔先生说得好,崔先生不是皇亲国戚,也不是武将出身,还思量为国效力。本王是天朝贵胄,皇家血亲,又是长子,从小习武。朝廷给本王高贵身份,荣华富贵,子孙承荫,还有什么不知足?本王虽不能继承帝位,也要守住李家的边疆。”
崔先生道:“宣王殿下真是通情达理,胸怀广阔。王妃娘娘,长孙大人委托下官来说媒,下官也不会说什么花言巧语。就把长孙家原话传过来,您听了再做决断。第一条,长孙家有祖训,四十无子方能纳妾,如果求得宣王殿下的掌上明珠,六公子终生不纳妾室,如果无子,从兄弟家过继即可。第二条,长孙家是开国功臣,历代君王赏赐,战场上所获甚丰,富有财帛。儿子又多,不用天天在公婆面前立规矩,婚后分家单住,去住娘家附近也无不可。第三条,杜武库曰: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此杜家先主家训,杜氏子孙都不能忘记。六公子既是武将,也崇敬杜公的为人,将来必追随宣王和世子,守护陇右安宁,保卫东陈太平。”
听了这话,宣王再次感动:“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如此好男儿,正是本王想要的女婿。文人有文人的好,武将也有武将的好,六公子人长得好,还不花心,王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关键是咱们家姑娘一颗心都系到那小子身上了,当父母的不成全还等什么?!”
王妃心里千回百转,都知道她喜欢文人,偏嫁给了一个武将,还是大将军王,她不在乎女婿能不能建功立业,只希望女儿幸福安康。这几句话最能打动她的就是不纳妾,她不在乎宣王的侧妃、庶妃、侍妾,因为她不怎么爱那人,不过合作伙伴罢了。可是仙宜对长孙六公子一见钟情,喜欢得不行,大人只要心疼孩子,又怎么能拗得过女儿呢?不纳妾挺好啊,还可以在女方家附近建宅子,这个也蛮好的。
宣王妃想想也是,长孙宇家两妻生了八个儿子,还有二十多个孙子,不怎么稀罕男丁,成家一个分出去一个。女儿是宣王的嫡幼女,肯定要封县主的,就在自家旁边建个县主府,让小夫妇住上,天天都能见着女儿。
还有一条,她不想承认,可又不得不在心里盘算,自己只有一个儿子,势单力薄的,需要有人帮扶。那些庶子庶女怎么信得过?毕竟有王位要争,就怕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要是有长孙宇这样的亲家帮扶,还有长孙池这样的猛将妹夫守护,放心不少。
王妃想到这里,叹口气:“崔先生,咱们一言为定。希望长孙家说话算话,要是说了不算,本妃可是不依。王爷,您说是不是?”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