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贯钱。下人捎话道:“我家夫人说了,女人出嫁从夫,娘家的事爱莫能助。希望您此去都城,能一帆风顺,早日蟾宫折桂,光宗耀祖。”
韩氏是个要强的,既然嫁了穷酸举子,也是不认命的,就变卖了家里的所有产业和自己一部分嫁妆。得了一大笔钱,在都城东南角青龙坊里置了一栋中等的五进大宅子。又在东市盘下一个杂货铺子,利用娘家提供的货源,经营日用百货。姚方崇也如愿进了清远书院,跟大儒方白絮老先生学习。
三年后,姚方崇金榜题名,中了进士第十七名。韩氏高兴,报喜给夫家和娘家的亲戚。姚家大哥大姐听说兄弟考中了,才想着弥补一下关系,咬咬牙都给了一大笔贺礼。韩家也觉得这次投资,有了回报,出钱出力的找关系,让姚方崇留在都城,进了秘书监任职。
姚方崇在秘书监小心谨慎,跟上了秘书大监杨宏大人,六七年下来,就混上了正四品的秘书少监。此时入仕情况各不相同,可以从科举入仕,也可以余荫入仕,少数也有从举荐入仕的。五品以上官员就可以让子孙余荫入仕,致仕后还有退休补贴,所以五品就是一道分水岭。姚大人上了正四品就有些飘了,本来在达官显贵遍地的都城,四品也算不得高官,可是姚大人年龄上有优势啊,才三十有二,到七十岁致仕,日子还长着呢。
韩五娘生意也越做越好,家里的宅子重修了好几次,家具添补了不少。韩氏长袖善舞,还跟江南巨商李家搭上线,不光经营日常百货,还在东市开了一家洋货店,经营舶来品,生意很好。因为丈夫的关系,跟弘农杨氏搭上关系,杨家家族有人做印刷行业,在全国各地开了十几家印刷厂。因为科举为文官入仕的重要通道,世人渴望读书习字,韩氏觉得做图书有利可图,就在西市买了店铺,做了一家扬慧坟典行,既经营文房四宝,又经营各类书籍。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众人以为韩五娘事业成功,丈夫争气的时候,两个人平静地和离了。明面上的原因是韩夫人婚后一直未孕,看遍名医,也没有生下一儿半女。姚大人就想纳妾,韩夫人心里不痛快,总是跟姚大人闹腾。姚大哥与姚大姐就跳出来,指责韩夫人不懂事,要断了丈夫一脉的根。两口子的事最怕外人掺和,平白生出更多的嫌隙来。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此时韩五娘能赚钱,姚大人也念点结发之情,本来日子吵吵闹闹的也可以过,恨人的是出现了第三者插足。姚大人那位顶头上司杨宏大人,有个庶出的小女儿杨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