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将成为本案最为直接的主观预谋证据,如同拼图中至关重要的一块,让整个案件的轮廓愈发清晰。
……
当日上午九点,江州市检察机关准时介入,预审卷宗迅速递交法检同步处理。刑警支队案情汇总会议再次召开,会议室里的气氛严肃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程望站在会议室前方,身姿笔挺,眼神锐利得仿佛能穿透层层迷雾,洞察案件的每一个细节。他清了清嗓子,开始主导汇报:
“案件自六月二十二日发生至今,共计八天。在这八天里,我们的团队夜以继日地展开调查,现阶段已完成关键证据链的整合与嫌疑人的讯问工作。综上,现将案情正式归类为:蓄意预谋型故意杀人案件。嫌疑人宋雨珊,女性,24岁,美术专业出身,有抑郁病史,无案底。”
程望语气冷静沉稳,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从他口中吐出。他微微抬起下巴,眼神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继续说道:
“我们不否认嫌疑人曾遭受心理创伤,甚至有可能是在未成年时期遭遇职权侵害。这些经历确实令人痛心,但这绝不能构成她私自剥夺他人生命的理由。凶手在案发前精心计划,利用死者的工作规律以及画室的结构特点,在停电前巧妙地潜入,并在行凶后有条不紊地伪造现场,这一系列行为充分表明她具备明显的主观恶性与反侦查能力。”
“有同情空间,但无免责余地。”法制科的专员神情凝重,微微点头表示认同。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法律公正的坚守,尽管对嫌疑人的遭遇也怀有一丝同情,但法律的底线不容触碰。
“现场证据、目击资料、购物记录、技术痕迹与嫌疑人口供形成了完整且严密的逻辑闭环。基于此,我们建议提请检方以‘故意杀人罪’立案,并附带对嫌疑人的精神状况进行司法精神病学评估,以备法庭阶段使用。”
……
中午,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在讯问室的地面上投下一道道明亮却又有些刺眼的光线。程望再次来到讯问室。
这次,讯问室里没有录像设备那闪烁的红灯,也没有记录员在场。他只是想以一个警察的身份,同时作为一个在案件末尾仍对人性有所疑问的观察者,亲自和宋雨珊谈一次。
宋雨珊依旧平静地坐在那里,像是一尊没有情感的雕像。她的眼神空洞,既没有悔意,也没有挣扎,仿佛灵魂已经游离于这个空间之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