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额头,“优先级最高,任何数据都得让路。”
他们回到工作台前,赵环已经开始修改图纸,郭静则找来几张废陶片,用马克笔在上面画传感器的安装位置。窑火的余温透过砖地慢慢渗上来,暖着他们的脚背,像某种无声的共鸣。赵环画到兴起,突然在图纸边缘画了个小小的星轨图案,恰好与郭静陶片上的火焰纹样重叠。
“你看,”他指着重叠处,“建筑的星轨和陶窑的火焰,在这里共振了。”
郭静低头看着那处重叠的图案,忽然觉得那些即将被安装的传感器,不再是冰冷的仪器,而是他们伸向彼此世界的触角。就像赵环设计的美术馆穹顶,既要让星光有轨迹,也要为偶然的风留下空隙;就像她捏陶时,既要让泥土记住指尖的力度,也要给窑火的脾气留有余地。
雨还在下,工作室里却越来越暖。赵环已经开始计算传感器的布线方案,郭静则在旁边给他的咖啡杯里续满热水,粗陶杯壁上的指纹在灯光下若隐若现。或许真正的能耗监测,从来不是监测窑火或电流,而是监测两个灵魂在彼此的世界里,如何用理性的温柔,守护着感性的珍贵,让每一次共振都更清晰,更长久。
当赵环在图纸上写下“第一阶段监测周期:三个月”时,郭静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父亲在窑边对她说:“好的手艺,既要懂规矩,也要懂破例。”此刻她看着赵环专注的侧脸,突然明白,所谓灵肉共振,或许就是有人愿意为你把规矩写成诗,也愿意陪你把破例酿成酒。
夜色渐深,陶窑的温度还在缓慢下降,但某种新的温度正在悄然上升——那是数据与诗意的温度,是理性与感性的温度,是两个生命在漫长共振里,为彼此校准的,最恰好的温度。而那些即将跳动在屏幕上的曲线,终将与他们的呼吸、心跳、窑火的脉动、星轨的运行一起,谱写成一首关于永恒的,未完待续的长诗。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