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音阶。
“1050℃,陶土刚烧结,表面像蒙着雾。”郭静的铅笔在表格里填下“对应清晨五点的庭院,采光系数0.7%”,“适合放你设计的那些清水混凝土模型,能看见气孔的影子。”
赵环的笔尖顿在1380℃处。这个温度足以让陶土完全瓷化,釉面会像镜面般反射光线。他想起自己设计的玻璃穹顶,在夏至日正午,阳光透过棱镜玻璃形成的光斑,照度恰好是1500Lux。“这里该写‘对应正午阳光直射,需配调光膜’。”他说这话时,郭静正用指甲在陶片上划出细痕,那声音和他用比例尺量图纸的沙沙声,在渐暗的工作室里叠成和声。
夜风掀起窗帘时,表格已经画满了半张纸。郭静忽然抓起一块试烧的青瓷片,对着最后一缕天光举起:“你看这开片,热胀冷缩形成的裂纹,间距刚好是2.3毫米。”她的指尖抚过裂纹,“就像你计算的楼板伸缩缝,为了应对温度变化预留的空隙。”
赵环伸手接过瓷片,凉意透过指尖漫上来。他想起自己的建筑模型里,那些用激光切割出的缝隙,曾被郭静撒进陶土粉末,说这样“能听见时光流过的声音”。此刻硫酸纸上的换算表,温度数值旁被她画了小小的窑火,采光系数下面则被他添了天窗的简笔画。
“其实根本没法换算。”郭静忽然笑起来,铅笔尖在1220℃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星号,“就像你算不出风穿过陶窑的声音,我也捏不出采光井的几何形状。”
赵环没说话,只是把表格往她那边推了推。月光漫过纸面,将两人的笔迹晕成一片朦胧。他看见郭静在表格最下方写:“最佳数值:两人共处时,温度26℃,光照300Lux”,而他提笔在后面补了行小字:“允许误差±2℃,±50Lux”。
陶轮的余温还在空气中浮动,与绘图板上的铅笔屑缠绵。远处传来晚归的车流声,像给这张荒唐的换算表,配上了若有若无的底音。赵环看着郭静把那张纸折成小船,放进盛着陶泥的瓷盆里,纸船载着温度与光线的密码,在涟漪里轻轻摇晃,像他们正在慢慢靠近的灵魂,终于在某个数值点上,找到了共振的频率。
工作室的灯亮起来时,纸船已经浸透了泥水,字迹却愈发清晰。郭静的红铅笔痕迹与赵环的蓝黑墨水,在湿透的纸页上晕染出紫色的雾,那些关于温度与光线的数字,正在这片雾里生长出奇异的关联——就像建筑的理性骨骼里,终究会住进陶艺的温暖血肉,就像星子落入春水的刹那,从来不需要精确的计算,只需要彼此奔赴的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