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郭静俯身看着图纸,发梢垂落时扫过他的手背,带来一阵细微的痒。她拿起桌上的红蓝铅笔,在公式旁边的空白处没有画线条,而是写下一行小字:“星子入怀的角度,该是让光在瞳孔里碎成八千片春水”。字迹带着陶艺家特有的骨力,撇捺间却又有釉料流动般的柔润,恰好落在sinα的符号上方,像给冰冷的数学符号戴上了一串月光项链。
“上周在景德镇,”她忽然开口,指尖点着笔洗上那滴“春水”凹痕,“遇见个老匠人,说宋代影青瓷的釉色秘诀,是要在釉料里掺一点落在窑顶的星光。”她抬起头时,窗外恰好有云飘过,路灯的光透过百叶窗,在她脸上切割出明暗交错的条纹,像极了他设计稿上的光影分析图。
赵环忽然想起三天前在咖啡馆躲雨时,她笔记本上散落的诗句。那时他以为那些文字只是感性的浮沫,此刻却发现它们像陶土里的石英颗粒,早已在她理解世界的方式里成为支撑结构。他伸手握住她拿着铅笔的手,那只手刚在陶轮上塑造过湿润的泥坯,指腹有长期与泥土摩擦形成的薄茧,此刻却在图纸上的公式旁,画出一道非欧几里得的曲线。
“甲方要求下周看模型,”他的拇指摩挲着她手背上的釉料痕迹,“但我想先做个天窗的1:10小样,用你烧窑剩下的匣钵碎片嵌在玻璃边缘——”
“像给光做个陶制的相框?”郭静眼睛亮起来,另一只手拿起笔洗,对着灯光转动,那些星轨刻痕在桌面上投下晃动的影,“我前几天试了新的灰釉,加了紫石英,烧出来的颜色像猎户座腰带上的星云。”
他们的额头渐渐靠近,图纸上的墨线在两人之间形成模糊的背景。赵环能闻到她发间残留的陶窑烟火气,混合着刚才提到的檀香味,构成一种让理性齿轮都忍不住放慢转速的气息。他忽然想起大学时读的《建筑十书》,维特鲁威说建筑的三要素是坚固、实用、美观,却没写当月光穿过天窗时,会在怎样的角度与一个人的呼吸达成共振。
“你知道吗,”郭静的声音低下来,铅笔尖在图纸边缘轻轻敲击,发出规律的笃笃声,“拉坯的时候,轮盘转速和手的力度要成黄金比例,就像你算的天窗角度——”她顿了顿,在“诗意批注”那行字下面画了个小小的陶轮图案,“但总有那么零点几秒,要让手跟着泥料自己的意愿走,就像星子坠落时,其实也在被春水的引力牵引。”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赵环拿起橡皮,小心翼翼地擦去公式旁一个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