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郭静没说话,只是用铜丝在竹架上缠绕出精准的角度,铜丝反光映在她低垂的睫毛上,像缀着细小的星子。
雨势渐小的时候,他们终于完成了新支架的改良实验。当郭静将调整好的竹架固定在陶坯上时,赵环忽然发现,三根竹架的延展方向,恰好对应着他设计的广场雕塑基座的三根主应力线。这种跨越职业边界的默契让他心头一震,仿佛看见理性与感性在某个更高维度的坐标系里,画出了重合的轨迹。
「上次在咖啡馆,」郭静忽然开口,打破了沉默,「你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陶艺大概是会呼吸的结构吧?」她站起身,走到窗边推开木格窗,潮湿的空气涌进来,带着青苔和泥土的气息,「你看这雨停后的天光,照在陶坯上的角度,是不是和你算的美术馆穹顶采光系数有点像?」
赵环走到她身边,看见雨后的阳光穿过常春藤的缝隙,在陶坯表面投下斑驳的光影。他想起自己设计稿上那些精确标注的采光口坐标,而此刻郭静眼中的光影,却是未经计算的自然馈赠。但两者的本质,都是对光的理解与驯服,就像雨伞骨架与陶坯支架,看似迥异的形态下,流动着相同的力学灵魂。
离开工作室时,巷子里的积水映着天光。赵环撑开雨伞,伞骨的阴影在地面上划出几何图案,郭静送他到巷口,手里拿着一个用铜丝缠绕的竹制小支架模型。「送给你,」她将模型塞进他掌心,「算是力学同构的纪念品。」他握紧模型,感受到竹材的温润和铜丝的冰凉在掌心交织,如同理性与感性在他胸腔里共振。
走到巷子拐角时,他回头看见郭静还站在门口,围裙上的泥点在夕阳下泛着微光。他忽然明白,所谓灵肉共鸣,从来不是抽象的哲学命题,而是当他看见雨伞骨架的力学美感时,她恰好懂得陶坯支架的呼吸节奏;是当他用结构力学分析世界时,她总能在泥土的褶皱里,找到与之对应的生命韵律。这种共振,就像雨伞与陶坯在雨中完成的对话,让理性的骨架承接感性的雨滴,最终在时光的窑炉里,烧成永不龟裂的默契。
喜欢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请大家收藏:(www.qibaxs10.cc)星芒入怀:赵环与郭静的漫长共振七八小说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