廓。
"这像是物理学的能量守恒公式。"他指尖划过"抛物线"三个字,"但你用了'数学美'和'随机性',这很有趣。"
"因为捏陶时,手必须同时懂得数学和偶然。"郭静拿起咖啡杯,杯沿在她下唇留下一圈浅淡的奶渍,"比如拉坯时,转速是精确的数学,但泥土在手中变形的弧度,却全靠指尖对'偶然'的捕捉。就像你说的星子落水——计算光斑轨迹是理性,但光斑落在人皮肤上的温度感,却是纯粹的感性。"
赵环忽然想起自己在大学选修课上读过的《会饮篇》,苏格拉底关于爱欲的论述此刻在脑海里浮现:"柏拉图说,爱是对完整的渴望,就像两半灵魂在寻找彼此。但我更觉得,这种寻找不是拼接,而是......"他顿了顿,看着郭静眼中跳跃的烛火般的光,"而是像星子与春水的相遇,各自保持特质,却在碰撞中生成新的涟漪。"
"所以你在设计稿上写这句诗,是把建筑当春水,让光做星子?"郭静的手指无意识地在桌布上勾勒着圆形,像在模拟陶轮的转动,"那我画星夜春水时,大概是把陶土当成了承接星子的容器。"
这时服务员不小心碰倒了糖罐,白色的方糖块滚落在两人之间的桌布上,形成不规则的排列。郭静忽然笑起来,指着糖块的分布:"你看,这多像你画的星轨图——看似无序,却暗含某种引力规律。"
赵环顺着她的指尖望去,确实,几块方糖的间距和他草图上标注的恒星距离有着奇妙的相似。他从口袋里摸出钢笔,在餐巾纸上快速画出糖块的位置连线,果然形成一个微缩的星图轮廓。"这让我想起拓扑学里的对偶空间,"他把餐巾纸推给她,"看似无关的事物,在某个维度上可能存在隐秘的同构。"
郭静拿起餐巾纸,对着灯光细看那些钢笔线条:"你知道吗?我烧制窑变釉时,最期待的就是这种'同构'——釉料在窑火里的流动无法完全控制,但总能在开窑时发现,某道纹路恰好呼应了我捏坯时的某个手势。就像现在,这些糖块的排列,刚好对应了你心里的星图。"
她的声音忽然低下来,带着一种雨后泥土般的湿润:"赵环,你有没有觉得,有些巧合不是偶然,而是......"她停顿着,似乎在寻找那个精确的词,"而是灵魂在不同介质里的共振?就像你设计的建筑空间,和我捏的陶坯,其实都在回答同一个问题——如何让无形的东西拥有可见的温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的雨渐渐小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