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幕在街角咖啡馆的玻璃上织成细密的水网,将春夜的霓虹折射成斑斓的光谱。赵环收伞时,伞骨上的水珠坠落,在青灰色地砖上砸出直径三厘米的圆形水痕——这是他下意识计算出的物理参数,直到郭静的笑声从身后传来,像陶轮上甩出的泥点,意外打破了理性的格律。
"建筑师连收伞都在做流体力学实验?"她指尖夹着两枚方糖,糖纸边缘的褶皱被雨水浸得发软,却仍保持着菱形的几何美感。赵环注意到她袖口的陶土痕迹已被雨水冲淡,露出棉布本身的米白色,像未上釉的素坯,透着温润的肌理。
咖啡馆内弥漫着烘焙咖啡豆的焦香,与室外潮湿的空气形成奇妙的对冲。赵环选了临窗的位置,桌面木纹的走向让他想起老建筑的梁架结构,而郭静则盯着玻璃上的雨痕,说那些蜿蜒的水线像极了窑变时釉料在陶坯上的流动轨迹。两人同时开口,又同时停顿,雨点击打遮阳棚的声响恰好填补了这半秒的空白,如同五线谱上的休止符。
"你先说。"赵环推开菜单,上面的咖啡配图用了过分鲜艳的滤镜,让他想起甲方常要求的效果图夸张处理。郭静却将菜单翻到背面,那里印着咖啡馆的手绘平面图,她用指甲顺着墙壁轮廓划出弧线:"你看这空间,吧台到座位的动线像不像陶轮旋转时甩出的泥条?"
他凑近去看,确实,L型的吧台与环形座位形成的轨迹,在透视关系下呈现出离心力的视觉效果。"这里的立柱处理很有意思,"赵环的指尖划过图上标注的承重柱,"用红砖裸露的方式,倒像是陶艺里故意保留的泥料颗粒感。"
服务员将两杯拿铁放在桌前,奶泡在杯口形成不规则的云絮状。郭静用茶匙轻轻搅动,奶泡的漩涡让她想起某次窑炉开窑时,釉色在高温下形成的星芒状结晶。"你相信吗?"她忽然抬头,睫毛上似乎还沾着未擦干的雨珠,"我每次拉坯到特定转速,陶土表面会出现和这奶泡一样的肌理。"
赵环放下咖啡杯,杯底在桌面留下圆形的水迹,与他刚才在门外看到的伞滴水痕几乎重合。他从公文包里取出平板电脑,调出一个建筑模型:"这是我设计的社区中心,中庭的天窗结构..."模型旋转时,光线透过模拟的玻璃穹顶,在虚拟地面投下变幻的光斑,"我计算过春分日的太阳角度,光斑会恰好落在中央的立柱上,形成类似陶土窑变的效果。"
郭静的目光被屏幕吸引,她指着模型中立柱的凹槽:"这些肌理是故意做的吗?像手指捏过的痕迹。"
"是参考了传统榫卯结构的咬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