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
而且,进一步对这种中微子束线进行数据分析与运算,还可以大致知道,它是一种干涉频段非常宽的束线,就像是自带了万用的通讯协议端口。如果这种束线是笼罩在地球上,那包括昆虫在内的所有拥有神经元的生物,都将被接入这张庞大的束线网中,互相连接起来,形成出一个庞大的神经网络系统——任何一个生物个体在思维活跃的瞬间所产生的信息,都将在瞬间,被及时共享给网络中的其它个体——那么多简单的、复杂的、拥有不同智慧程度的生物神经,在这个共同的巨大网络里,完全共享着所有的及时思维活动,这样的环境与形态真的在地球存在,那么,在地球上,生命与文明的发展演进将截然不同吧——不管是不同种类生物的神经元相互‘学习’,在‘学习’中互相改进吸收对方优点,趋于同化,最后甚至是消除了相互之间的个体意识,形成出一个巨大的只有一个意识的生命型态;还是因为信息共享透明,加速了食物链之间的吞吃进程,最后导致整个生态失衡崩溃,或者导致极少数势均力敌的群体或个体存活下来,并相互间找到另外的途径,解决了食物链崩溃后的能量补充问题;还是这种环境与形态本身,从一开始就形成不出不同种群的差异,从一开始,就向着另一个我还推测不到的未知方向发展——总之,真去假设的话,将有无限的可能性,但无论是哪种可能,都将不会是地球现有文明的样子了!
\n
所以,如果这颗星球真被用来做过有关生命文明的试验场,那么,这种呈周期放射的中微子束线环境,极有可能也是人工设计的,是这个试验场生态环境所需的一部分。
\n
而如果连这种中微子束线,在这之中都是如此重要的角色的话,回过头再来看引力波,那么,我觉得,引力波在这之中的作用,就绝不仅仅只有显示信号与能量来源的作用了——这中微子再特殊,都还是一种中微子,还是属于三维粒子中的一种,其对信息的传播与连接还是有范围局限的,虽然可以穿透大部分物质的阻止,但没办法不受维度塌缩的影响;而引力波则是密度超大的物质才产生的,是一种简并态,根本不受坍缩降维的影响,在信息的连接与传播上,是一种还要优于中微子的东西——所以,在这个试验场中,引力波的应用,应该强于这中微子束线的应用才是!
\n
不知道是他们的科技水平有限,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