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趋势,但你们的课程设置会不会太偏重技术?基础教育还是要以学科为主。”
金霖爀从包里取出一份调查问卷:“这是我们对园区职工子女的调研,92%的家长希望孩子接触前沿科技。我们计划采用‘2+1’模式,两天文化课,一天实践课,确保不影响升学。”
他点开平板电脑,展示虚拟实验室的演示视频,“比如物理课上的电路实验,学生可以在虚拟系统中操作,既安全又高效。”
刘处长的神色缓和下来:“这个思路不错。不过合作办学的具体模式,还得和高校敲定细节。”
离开省厅后,金霖爀立即启程前往京城。
飞机落地时,暴雨倾盆。
他撑着伞站在京城师大校门口,望着古朴的校门,想起多年前在这里求学的时光。
教育学院院长办公室内,红木书架上摆满了学术着作,院长李建国正在批阅文件。
“李院长,久仰大名。”金霖爀递上名片,“之前我们通过电话,初步交流过,我们青坪区想与贵校共建基础教育研究院,将高校的科研成果转化为适合中小学的课程。”他展开规划图,“比如贵校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可以开发成适合初中生的编程课程。”
李建国摘下眼镜,仔细端详图纸:“想法新颖,但师资培训是个大问题。”
“我们计划设立‘双导师’制。”金霖爀解释道,“高校教师负责理论指导,园区工程师进行实践教学。同时,我们每年选派教师来贵校进修。”他翻开合作协议草案,“师资费用由园区和贵校共同承担,成果共享。”
李建国沉吟片刻:“下周我带团队去青坪区实地考察,如果可行,咱们再详谈。”
返程的高铁上,金霖爀疲惫地闭上眼。
手机突然震动,是王一帆发来的消息:“进展如何?需要帮忙随时说。”
他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景色,嘴角不自觉上扬,回复道:“放心,一切在计划中。”
回到青坪区时,夜色已深。
在园区的领导宿舍里,金霖爀对付了一宿。
有了事业的男人,对于家中女色的期待倒是少了很多,这一两周与家里刘雅楠的团聚少之又少。
九月十日清晨,青坪区会议中心外飘着细雨,红毯被雨水浸润得暗红发亮。
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青坪区教育工作大会暨教师节表彰仪式"的字样,门口两排穿着校服的学生捧着鲜花,见到参会人员便齐声鞠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