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的过度解读,一度将其当成笑话看,也又此来怦击其他过度解读的文章。
这当然是对的,过度解读很没意思,但谁能确定一本书的思想?
作者?
这也是大部分人的答案,但就像是我前面所说,如果作者有意让读者纠结,故意设置两个不同的选择,那是否就能确定这本书的思想就是……
作者故意搞事情,故意让你们蛋疼?
作者就是在水字数,结果让你们纠结成哈士奇?
把作者的想法,当成一部书的思想,这当然是不行的,而且也限制了这本书的思想性。
……
那读者能确定一本书的思想吗?
也不行,‘文字狱‘就是这种产物,把不必要的思想强加给作品,这也是对作者的一种不负责任。
作者、读者都不能确定,那谁能?
事实上,这个问题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就已经出现,目前也找到了合理的答案,那就是……
作者与读者,一同确定!
作者对自己作品的定性,这很重要,可以作为一本书思想的重要参考。
但与此同时,你不能限制读者的其他解读,不能说你作者说这本书讲的是神魔故事,其他人觉得是现实影射,其他人就错了,这不行。
就像是《天龙八部》里萧峰自杀的理解。
有的读者,认为萧峰是因为至爱已死,早已了无生趣,遇到这种两难处境,干脆一死了之。
&n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