粼波光。果然,青蛙的叫声此起彼伏,像是在演奏一场夏日交响曲。孩子们兴奋地欢呼起来,小宇激动地说:“老师,真的和你诗里写的一样!”看着孩子们开心的模样,黄细娜心里充满了成就感。她意识到,诗歌不仅是自己情感的寄托,还能成为连接她与孩子们心灵的桥梁。
然而,追求文学梦想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黄细娜的家人起初并不理解她对诗歌的热爱。母亲常常念叨:“整天写这些东西有什么用,还不如多花点时间在工作上,把孩子教好。”父亲也觉得写诗是不务正业,不如好好考个职称,提升工资待遇。面对家人的不理解,黄细娜感到很委屈,但她并没有放弃。她利用晚上的时间,在台灯下认真研读诗词书籍,学习诗词创作的技巧。她在网上搜索各种文学论坛,与志同道合的文友交流心得。
一次偶然的机会,黄细娜在网上看到了河子文艺社的征稿启事。她怀着忐忑的心情,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几首诗歌投稿过去,其中就包括那首《夏至》。等待的日子里,她既期待又紧张,每天都会查看邮箱,希望能收到好消息。终于,一周后,她收到了河子文艺社编辑的邮件,对方对她的诗歌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邀请她加入河子文艺社。黄细娜激动得热泪盈眶,这对她来说,不仅是一种认可,更是对她坚持文学梦想的莫大鼓励。
加入河子文艺社后,黄细娜仿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她结识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和诗人,参加了各种文学活动和培训课程。在与文友们的交流中,她的诗歌创作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开始尝试不同的诗歌体裁和风格,将自己对生活、对教育的感悟融入到更多的作品中。
有一次,河子文艺社组织了一场线下的诗词鉴赏活动,邀请会员们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心得。黄细娜精心准备,带着自己的诗集来到了活动现场。当她站在台上,朗诵自己的诗歌《夏至》时,台下的文友们都沉浸在她描绘的夏日意境中。朗诵结束后,一位资深诗人点评道:“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将夏至的特点和生机盎然的景象描绘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喜看林园瓜果醉,一帘细雨酿微凉’这两句,充满了生活的情趣和诗意。”得到这样的认可,黄细娜更加坚定了在文学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回到幼儿园,黄细娜将自己在诗词鉴赏活动中的收获分享给了孩子们。她教孩子们用简单的词语描绘身边的事物,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创作属于自己的“小诗歌”。孩子们的表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