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过鸭绿江的那一刻,望着对岸被战火摧残的土地,他的眼神愈发坚定。在部队中,他担任1连战斗小组长,总是冲锋在前,将最危险的侦查任务揽在自己身上。朝鲜的冬天格外寒冷,气温常常低至零下三十多度,他和战友们穿着单薄的棉衣,在白雪皑皑的山林中穿梭,冻僵的手指几乎握不住钢枪,结冰的水壶里倒不出一滴水,但他们依然坚守阵地,用热血和生命守护着每一寸土地。
冰阳夫妇的第一站,便是如今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子明村。村口矗立着高大的石碑,“子明村”三个鎏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走进村子,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宽阔整洁的道路两旁,绿树成荫,花香四溢。但最引人注目的,还是家家户户门前悬挂的红色灯笼和“英雄之家”的牌匾,无声地诉说着村民们对烈士的崇敬与怀念。
在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冰阳夫妇来到了一位年逾九旬的老人家中。老人颤颤巍巍地从樟木箱底翻出一本珍藏多年的相册,泛黄的纸页间夹着一张模糊的合影。“这就是咱们子明啊!”老人浑浊的眼中泛起泪光,布满皱纹的手指轻轻摩挲着照片,“走的时候,还是个毛头小子,说要多杀几个敌人,让乡亲们都能睡个安稳觉……”
老人缓缓讲述起往事。孙子明离家参军那天,村里乡亲们自发前来送行。他背着行囊,英姿飒爽地站在人群中,大声说:“等胜利了,我就回来帮大家插秧!”谁也没想到,这一别,竟成了永诀。老人哽咽着说:“他母亲天天站在村口等啊,等了一年又一年……”
从老人家中出来,冰阳夫妇怀着沉重的心情,前往孙子明烈士纪念塔。纪念塔坐落在村子东侧的高地上,八棱形的塔身直指苍穹,庄严肃穆。塔基四周环绕着四季常青的松柏,仿佛忠诚的卫士,日夜守护着烈士的英灵。汉白玉浮雕上,栩栩如生地刻画着孙子明持枪冲锋、拉响手榴弹的英勇瞬间,每一道纹路都凝聚着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冰阳缓缓走上台阶,在纪念塔前深深鞠躬。他轻轻抚摸着碑文中“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的烫金字样,耳畔仿佛响起了上甘岭战场上震耳欲聋的炮火声。
1952年10月14日,上甘岭战役爆发。美军调集320多门重炮、27辆坦克,对537.7高地进行了疯狂的轰炸。刹那间,整个高地硝烟弥漫,土石飞溅,原本郁郁葱葱的山头被削去了整整两米。孙子明所在的1连,奉命坚守阵地。面对敌人的猛烈进攻,他毫不畏惧,带领小组战士们顽强抵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