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在讲都江堰的修建概况、构成、功能和意义之前,老师再来补充前面没有讲道的知识;发生在‘桂陵之战’中的‘围魏救赵’是一个很好的寓言故事,它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
“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在这场具有历史意义的战役中,孙膑不仅展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智慧,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在战争中运用智慧和策略取胜的重要性。桂陵之战的胜利,不仅是一场战术上的胜利,更是一次战略思想上的革新。此战之后,各国开始纷纷效仿孙膑的军事策略,开始重视运用智谋和策略,而不是单纯依赖武力和数量上的优势。这种转变标志着军事思想和战略规划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后来的战争和军事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这一战例不仅在军事领域影响深远,更在政治、外交等多个层面启迪后人,成为处理复杂局势的经典范例;它教会人们在面对困境时,如何巧妙运用智慧,找到破局的关键!桂陵之战的智慧,跨越时空,依然闪耀在历史的星空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勇敢面对挑战,智慧化解危机。”
权三金听着历史课老师对‘桂陵之战’的讲解,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佩之情!他暗自思忖,若将这古老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定能破解诸多难题;历史的长河中,智慧的光芒永不褪色,指引着后人前行。
“学生们,‘马陵之战’是庞涓【魏国】和孙膑【齐国】之间的战斗,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孙膑的智谋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