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胁!”
毕自严的分析,如同冰冷的刀锋,剖开了新政推行必然面临的残酷现实。
林如海与宋景文面色凝重,微微颔首,显然深有同感。
贾琮神色不变,目光转向林如海。
“林卿,你掌户部,为国理财,此策核心在于开源。依你之见,统一税率、推行印花,操作层面,难点何在?可能预估其利?”
林如海深吸一口气,出列道。
“陛下,毕大人所言极是,人事之难乃首关。户部之难,在于‘数’与‘法’。”
他指向条陈:“其一,统一税率之‘度’极难把握。定高了,商贾负担过重,恐伤及商贸根本,反损税源;定低了,则开源效果大打折扣,难解国库燃眉之急。”
“需对天下各业、各地商贸规模、利润、旧税实征情况有极其精准之把握,方能量身定制。此非一朝一夕之功,需大量详实数据支撑,目前户部卷宗……恐多有疏漏、瞒报。”
“其二,印花税票之印制、防伪、分发、核销、管理,乃一庞大系统工程。需设立专门机构,投入巨大人力物力。防伪稍有不慎,必生伪造、盗印之祸,反致税收流失,吏治更腐。其推行细则,需极其缜密。”
“其三,稽查司独立于地方官府,直属中枢,权柄甚重。然其人员选拔、监督、执法尺度,如何确保其自身清廉高效,不成为新的蠹虫?此亦需极严密的制度设计。”
林如海话锋一转,眼中露出精光。
“然,臣以为,此策一旦成功推行,其利巨大!”
“化繁为简,商贾有章可循,可极大减少吏员勒索空间,长远看,商贾负担未必加重,反而可能因环境清明而更趋繁荣!统一征收,减少中间环节,国库实收必大幅增加!印花税票与稽查司双管齐下,偷漏隐匿将无所遁形!”
“臣粗略估算,若行得通,三五年内,商税一项,岁入翻倍亦非奢望!”
贾琮眼中精光一闪,显然林如海对“利”的预估让他更为坚定。
他看向宋景文:“宋卿,工部掌营造格物,火器工坊扩建在即,耗资巨大。此策于工务,可有助益?或生掣肘?”
宋景文精神一振,朗声道:“回陛下!淑妃娘娘此策,于工部有大利而无掣肘!”
“其一,开源充盈国库,则工部各项工程,尤其是火器工坊扩建、水利河工、道路桥梁等国之根本大计,钱粮筹措将大为宽裕!此乃臣日夜企盼之事!”
“其二,统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