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隋…隋朝皇帝给我们粥喝?!”
“是真的!快看!城门口支起大锅了!”
流民们如同久旱逢甘霖,疯狂地涌向洛阳四门!人潮汹涌,却奇迹般地保持着某种秩序,因为寒衣阁早已调集精锐士卒维持秩序,更有一道道醒目的玄色“寒衣”战旗,在粥棚上方猎猎飘扬!
粥棚前,人头攒动。一口口巨大的铁锅里,翻滚着金黄粘稠、插筷不倒的小米粥!穿着整洁号衣的伙夫用长柄大勺,将滚烫的粥舀进流民们递过来的破碗、瓦罐、甚至树叶卷成的容器中。热气腾腾,米香四溢。
一个须发皆白、几乎站不稳的老者,颤抖着双手接过满满一碗热粥。他浑浊的老眼望着碗中那救命的金黄,又抬头看看粥棚上方那面在寒风中舞动的玄色隋旗,老泪纵横,噗通一声跪倒在地,用尽全身力气,发出嘶哑却震撼人心的哭喊:
“隋旗所至,活我残喘!大隋天子万岁!寒衣阁万岁!”
这一声哭喊,如同点燃了引信!
“隋旗所至,活我残喘!”
“谢陛下活命之恩!”
“谢寒衣阁活命之恩!”
越来越多的流民跪倒在地,捧着滚烫的粥碗,对着洛阳城头、对着寒衣战旗,发出劫后余生的、发自肺腑的哭喊与叩谢!场面悲壮而感人。许多维持秩序的寒衣士卒,也忍不住眼眶泛红。
混在领粥队伍中的朱雀部细作,一边喝着粥,一边“自然而然”地与周围的流民攀谈:
“唉,这李唐造的什么孽啊!好好的钱弄成‘陶片’,好好的铁器卖得比金子贵!这不是逼人死吗?”
“还是大隋好啊!你看这粥,稠得插筷子都不倒!听说在寒衣阁的地盘,有‘均田令’,每人都有地种!农具官价卖,盐巴也不贵!”
“是啊是啊,我有个远房亲戚在河北,写信来说,那边修了‘便民仓’,灾年也不怕饿肚子!哪像咱们关中…”
这些看似闲谈的话语,如同种子,精准地播撒在流民们充满感激的心中,将李唐的“恶”与寒衣阁的“仁”形成鲜明对比,不断强化着“弃暗投明”的认知。
玄武工赈: 在领粥点旁边,玄武部的吏员摆开了招募“工赈”的桌子。大幅告示写明:修葺洛阳城墙,每日工钱粟米三升或铜钱五十文;疏浚运河,工钱更高!青壮劳力排起了长队。
“管饭吗?”
“管!中午一顿稠粥,两个杂面馍!” 吏员大声回答。
“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