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八恨小税天天加,破屋也被他拆扒!
九恨谎话比天大,栽赃恩人寒衣侠!
十恨老天不开眼,啥时劈死这王八!
红绡首先将这首童谣,秘密传授给朱雀部精心训练、早已渗透到河北各地的“雏雀”——那些机灵胆大、不易引人注意的流浪儿和穷苦孩童。孩子们拿到几枚香甜的饴糖和一小袋应急的炒米,眼睛亮晶晶的,很快便记住了这朗朗上口又充满“趣味”的歌谣。
朱雀部那张无形的巨网,开始全力运转。
走街串巷的货郎,摇着清脆的拨浪鼓,在灾民聚集地和村镇集市,一边兜售针头线脑,一边用悠扬的调子,漫不经心地哼唱着:“一恨窦王毁我家哟…征粮抢走救命瓜咧…”
乡野路边的简陋茶寮里,落魄的说书先生,醒木一拍,不再讲才子佳人,而是悲愤填膺地讲述“洼子村惨状”,末了,拍着大腿,带着哭腔唱起:“二恨洺水喂鱼虾啊…田地泡烂没庄稼呀!父老乡亲们,你们说,这恨不恨?该不该骂?”
河边浣衣的妇人堆里,总有那么一两个“热心肠”的大嫂,一边捶打着衣服,一边唉声叹气地聊起灾情,自然而然地就带出了:“…可不是嘛!听说邻村张婶家的小子,就是被硬拉去充军的,童谣里都唱了,‘四恨窦营如虎牙,哥哥进去没回家!’唉…造孽啊…”
甚至在窦军控制的一些外围营盘附近,那些为军营提供酒水或浆洗服务的“平民”,也会在士兵抱怨军粮短缺、长官克扣时,压低声音“感同身受”地附和:“…唉,日子难啊!外头都唱开了,‘三恨窦王心肠辣,拉我爹爹去厮杀!九恨谎话比天大,栽赃恩人寒衣侠!’…这仗打的…”
最具杀伤力的,还是孩童那无所顾忌、清脆响亮的传唱。
在灾民临时聚集的窝棚区,几个得到饴糖的孩子,一边舔着糖,一边蹦跳着,用稚嫩却充满力量的声音齐声高唱:“一恨窦王毁我家!二恨洺水喂鱼虾!三恨窦王心肠辣!…” 歌声吸引了更多孩子加入,很快汇成一片童声的浪潮。
在幸存的村镇街头,一群孩童追逐嬉戏,口中念念有词,如同游戏般拍手传唱:“六恨徭役没冬夏!七恨强占姐姐嫁!十恨老天不开眼,啥时劈死这王八!” 天真无邪的童音,唱着最恶毒的诅咒,反差之下,更具穿透力!
如同星星之火,在窦建德谎言制造的、充满仇恨与绝望的干柴堆上,这首源自真实苦难、直指窦建德累累罪行的《十恨窦王》,以惊人的速度蔓延开来!它比洪水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