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以后还能换官做?真的假的?”
“告示上盖着太子大印呢!还能有假?听说在邙山招贤馆旁边就设了‘兑券处’!”
“乖乖!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那些盐引、漕运专营,以前都是官府和顶级世家把持,咱们想都不敢想!现在捐点粮就有机会?”
“可不是!就算换不了专营,换个员外郎的虚衔也好啊!见了县太爷都不用下跪!子孙科举说不定还能加分呢!”
“王世充横征暴敛,迟早要完!不如把粮捐给太子殿下,换个前程!”
消息在商贾、豪强、地主阶层中引发了巨大的震动和热议!恐惧王世充的盘剥是现实,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是焦虑,而“龙鳞铁券”则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并且极具诱惑力的未来期权!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寒衣军刚刚取得的汜水大捷,无疑大大增加了这份“期权”的信用背书!
一些嗅觉敏锐、家底丰厚又对王世充极度不满的大商贾开始行动了。他们避开王世充的耳目,通过各种隐秘渠道,将粮食、布匹、药材等物资,伪装成普通商货,甚至不惜绕远路,源源不断地运往邙山脚下的秘密接收点。
邙山,“兑券处”临时搭建的帐篷前。杜衡亲自坐镇。他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粮袋、布匹捆,看着那些商人或期待、或忐忑、或精明的面孔,脸上带着和煦却精明的笑容。
一名来自荥阳的大粮商,捐出了足足八千石粮食和五百匹上等麻布。杜衡仔细核验过物资后,从身后一个衬着红绒布的沉重木匣中,取出一枚巴掌大小、沉甸甸、闪烁着暗金色泽的铁券。铁券正面,阳刻着栩栩如生的盘龙纹和玄武负图纹,中央是篆体的“金鳞”二字;背面则刻着编号、捐纳记录以及一行小字:“持此券者,助国义商,功在社稷——大隋太子监制”。
“郑员外高义!解我军粮之急,功莫大焉!”杜衡郑重地将这枚“金鳞券”交到粮商手中,“此券请妥善保管!待他日河清海晏,殿下还都,凭此券,郑员外当为朝廷座上宾,专营之利,虚衔之荣,必不吝赏!”
那郑员外双手微微颤抖地接过冰凉沉重的金鳞券,感受着上面精细的纹路和“金鳞”二字的分量,再听到杜衡的承诺,脸上瞬间涌起激动的红光!这枚铁券,在他眼中已不是铁块,而是通往未来富贵与地位的敲门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谢杜掌柜!谢太子殿下!郑某愿倾尽家财,助殿下早日扫平国贼!”郑员外深深一揖,声音都带着颤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