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按照惯例,院试第一题是四书题,第二题是经义题,但是杨文兴把出题顺序给打乱了。
第一题出经义题,第二题才是四书题,不要小看顺序的变化,科举重首场,首场重首题。
这就说明杨提学重点考童生们的经义水平,而在县试和府试,经义作为排名的依据,很多人对于经义的学习,并没有投入很多的精力。
把大部分的时间投入到四书中,经义题只要不偏题,不犯忌讳就能过,很多人忽略了自己的本经。
八股题也有难度,是截搭题:文王在上,为政为德。
文王在上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为政为德出自《论语·为政》,诗经是五经之一,论语是四书之一,这种题几个字就要找出题目出自哪里,太难了。
要在几十万字的文章里找出处,不是本经是诗经,或者不重经义童生们坐着不会写,出处都不知道怎么破题?
经义题各人依据报上去本经,选择题目,默下一段话,出自哪里,然后再写出自己的理解。
林泽阶选得是《春秋》里的题目,院试上了强度,就算他过目不忘,也是坐半时辰不停思考才开始动笔。
八股题一样想很久才想到出自哪里,四书五经加上四书的注释内容很多,又不敢犯错,这和平时做题不一样,再三确认自己不会错才开始破题。
有的功底不扎实的童生,想不出来,哭闹起来都有,林泽阶大为紧张,深怕身边有这样的人。
身后有人失控,捶胸顿足,站起来去撕别人的答案。
不知是什么心理,好像我考不上,你也别考上。
兵丁们马上出手,把失控的人按住,往他的嘴巴里塞布条,拖出去,并且不准考生喧哗。
那个被撕答案的学子,气得发抖,很快正式答案纸又给无枉之灾的人送一份,能不能写完看他的运气。
这事一发生,连锁反应发生几起。
在上面坐着的提学和知府,把脸沉下来,让兵丁巡逻更严,气氛极凝重。
林泽阶看旁边的人在动笔,才不紧不慢写草稿,一再检查没错,才抄到正式考卷上。
第两批人先交卷,差不多才开始摇铃,让军士过来糊名交卷,府学的学正和县学的教谕监督着。
他离开后,杨文兴笑着对苏知府说道:“这孩子,如果压他一年半,再下一次院试再取,知府大人觉得如何?”
苏知府脸色沉下来:“按惯例本府点中的案首,杨提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