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兴冷冷看他们一眼:“你们没跑还好,逃跑帖子还在,俗话说跑得了和尚逃不了庙。”
出狱没有几天的张甫仁,想走捷径跟着来迎接,庆幸自己跑得快,没想到这任的提学这么不讲人情,迎接的人都扣下来。
过后听到被扣学子回来说,提学说没有逃跑学员,还给一次改正的机会,领了拜贴回来了。
而逃跑的学子,自然有处罚。
这话说得张甫仁忐忑不安,才刚刚出狱几天,没想到又摊上这种事,这科院试基本没戏,何以解忧?唯有青楼红馆人。
在狱里每天吃饭,比外面贵5倍8倍他心痛,花在红馆人身上他是一点不心疼,夜夜做新郎。
林泽阶编完书后,一直在努力复习,不只陈老夫子出题指导,还有苏知府偶尔批改他们的文章。
考上进士的人都是真才实学,乡试举人全国三年3000多名,进士三年300名,偶尔新皇继位加恩科,基本上没有侥幸上榜可能。
苏知府指导更是一针见血,说明他们的文章,哪些方面的不足。
他这种终身浸润在经史子集的读书人,讲起来是高屋建瓴。
让林泽阶、李裕华和翁靖杰收获极大,特别是林泽阶他是苏知府重点关照的人,李裕华和翁靖杰只是顺手。
刘财主又特意来告知新提学的脾性,并搞来他的文章,让林泽阶三人模拟。
林泽阶谢他的时候,刘财主是这样说的:“不用谢,反正你编的题名录,允许我在别的省份印刷,这让我赚了很多,比一个商队跑漠北一趟赚得还多。”
当然苏知府一样赚不少,后面加印的两万册,都有分账给他,还要加印的话,自然还会分账给他。
本来陈家湾和李家后面印刷书籍,不想报给苏知府,很多书商都会这么做,但被林泽阶阻止。
财这东西一定分的,财聚人散,人聚财散,独自想占有,太让人眼红,必然会出事。
苏知府对林泽阶的指导,更是投入心血,这些知识不只是院试能用,以后的乡试一样有用。
新任提学到定州府第一件事,就以学风不正,革除部份生员秀才的功名,引起定州学子们的震动。
林泽阶多多少少会不安,朱笔没有点下来,事关命运,谁会安心。
更努力的学,是林泽阶唯一能拿来抵抗,内心惶恐的武器。
娘亲带着三个姐姐们,把附近的寺庙道观都许了个遍。
六月初十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