壤中的黏土等细颗粒物质逐渐增多,土壤的粘性和凝聚力也会相应提高,更有可能找到适合建造冶炼炉的土壤。
其次,根据雨水冲刷理论,在山坡的坡脚、山谷底部、溪流两岸等地方容易形成土壤聚集区。雨水在冲刷山坡时,会携带大量的泥沙和矿物质,当水流速度减慢时,这些物质就会沉积下来。山坡的坡脚是雨水径流的汇聚点,容易积累较厚的土壤层。山谷底部通常是水流的通道,长期的水流作用会带来丰富的沉积物。溪流两岸也会因为溪水的泛滥和冲刷,形成的土壤带。这些地方的土壤往往经过了自然的筛选和堆积,可能含有更多适合建造冶炼炉的成分。
根据观察山林的起伏情况初步确定,在山林的东南方向有明显的高低起伏,这种情况往往意味着该处的地势属于山谷,同时那疑似山谷位置的植被相较于山脊更为密集。
权衡再三后,霍哲决定前往查看。
作出这个冒险的决定,除了当下急需获得适宜的土壤来推进冶炼炉建造以获得单质金属来验证重要猜想外;还有个原因是,这种山谷地带的地理特性,结合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山谷成为集水线,易于汇集雨水、泉水和地下水等水源形成溪流的前提条件。而当下也急需寻到稳定的淡水资源。
霍哲思考带哪些工具前往比较合适。
自制纯手工编织袋必须带上!
柴刀必须带上!
矿工镐……带上吧!
长矛……带上吧!
火柴、火把一起……带上吧!
....
算了,就带柴刀、矿工镐和火柴就可以了!
森林里树木密集,长矛太长反而成为累赘。
带上柴刀和矿工镐是考虑到,柴刀是森林里开路必不可少的工具,矿工镐考虑到万一那边真的如预想的那样是溪流,那就说不准有矿石可以挖掘,除此之外柴刀和矿工镐也可以算是防身武器了,如果遇到危险,能提供一定的自保能力。
虽然现在天色是还早着,但第一次在这种森林里探索,说不准就有突发情况发生导致不能在天黑前返回,保险起见还是把火柴也带上以备不时之需,除了火柴外霍哲还特地带了一小块橡胶作为野外生火时的助燃剂。
一切准备就绪,在检查完烟熏房的篝火后,正式开启了第一次的森林“远游”探险。
霍哲手握柴刀腰间别着矿工镐站在山林边缘,望着东南方向。
调整好状态,深吸一口气,融入到了茂密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