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平在6月28日,收到了贾诩于7月23日发出的四百里加急快信。
当时,杨平正带着钟矛、吕姝、郭嘉,在护民军第12师的护卫下,来到昫县(今连云港)海边视察。
同行的,还有一队工程兵和1000人的后勤兵。
杨平此行的目的就是食盐——来到三国时代半年多,他自己吃的盐经过自己提纯的精盐。
而百姓吃的盐质量差、有毒且昂贵。
作为来自21世纪的人,杨平掌握熬煮食盐、海滩晒盐等简单知识,脑中还有十几个海水制盐的视频。
半个月前,彭城之战结束后,杨平便派一队工程兵到海边实验晒盐方法;
后续大部队到达后,又派1000名后勤兵在昫县继续大规模的实验。
6月23日,杨平在徐州彭城召开第二次开疆扩土大会,将豫州、徐州的世家大族、地主豪强,
发配到恒河以东、今伊朗以西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地区开荒。
处理完这些事后,他便赶往海边晒盐场。
看到海滩上堆积如山的、可当货币使用的精盐,吕姝、郭嘉等人皆目瞪口呆,杨平却反应平淡。
同行的还有徐州州长钟矛(他此前担任宛州州长一个多月,完成宛州分田编户工作后,由周田暂代宛州州长,他则赶来徐州任州长,同时兼任护民军第四镇护军‘类似政委’)。
钟矛同样也惊诧于,杨平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
自古以来,都有煮海得盐的做法,但却从来没有想过,直接利用太阳这种最常见的能源,将源源不断的精制白盐给晒出来。
如此节省损耗,却能大规模地产出昂贵到极致的精盐。
(PS:东汉时有海水晒盐法,不过,受限于当时的技术条件(如缺乏高效的结晶池设计、对天气依赖性强等),
晒盐的规模和普及程度不如煮盐法广泛,煮盐仍是更主流的制盐方式。)
作为穷苦人家出身的钟矛,不由得开口问道:“都督,这等精盐,我太平民团治下如何出售?”
钟矛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跟着杨平过来的吕姝、郭嘉,以及东海郡原本的富商糜竺等一批徐州土着,立即目光灼灼地看向杨平。
就听杨平风轻云淡地说道:“本都督将晒制海盐的方法、具体流程刻成石碑,沿海岸线,每隔百里树立一个。
以后,九州沿海,所有人均可以在沿海十里之内租赁土地,或晒制海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