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杨平在城西营寨部召开战会议的时候,曹操终于见到了他心心念念的大孝子曹昂。
"孩儿见过父亲,让父亲担忧了。"看着跪地行礼的曹昂,曹操赶紧一把扶起,仔细观看被俘三个多月的儿子,脸上逐渐露出了笑容,拍着曹昂的肩膀说道:
"好、好,我儿归来,风采更胜往昔。哈哈…杨平小儿倒也识时务,未曾亏待我儿,如此就好,如此就好!"说话间,曹操就拉着曹昂前去就坐。
帐篷内的夏侯渊识趣地走了出去,把空间留给了这父子俩。
一番问候过后,曹操看着曹昂,不禁有些感慨地说道:"我儿被俘三月,除了稍微黑了点,竟比在兖州之时更加精神了。"
曹昂回到了曹操身边,悬着的心终于是放下来了,很自在地回答道:"父亲,儿在杨平处,除了有十余名护卫随时贴身跟随之外,其他倒无限制,故而过得倒也自在。
身处敌营,儿亦随时抱有警惕之心,与人交往更多了一分谨慎。
然,杨平此人胸襟甚广,委儿以重任,数月之间,儿竟然通透了处世、办事之道,此为意外之喜也。"
曹操听了曹昂的话,大概立马就明白了曹昂为什么看着十分沉稳、自信——在敌营中的历练,这可是自家儿子宝贵的财富呀。
于是询问道:"子修,四月间,你与家中去信报平安,言说杨平任命你为礼部司正,专司教化祭祀之事。
我儿竟也在敌方做了大宗正了……"
父子二人的交谈是比较轻松的,没有什么算计。
曹昂就将自己在太平民团治下担任礼部主官,要负责的工作项目一一讲给了曹操。
曹昂的声音不急不徐,“父亲,儿主要负责的是祭祀护民军阵亡的将士,给阵亡的将士们修陵墓。
若是有家人后代的阵亡将士,则在其乡里修陵墓,
没有家人后代的烈士,就在阵亡之处修建集体陵园,由附近的各乡里负责祭拜……”
曹昂只说到这里,曹操就变了面色,淡淡地说道:"子修,杨平仅凭这一手,其麾下将士出征,士气就能高上三分。"
曹昂也是感慨地答道:"是啊父亲,自古征战谁人不惧死亡?!
圣人有言:国之大事,在祀在戎。
杨平的礼部与汉室朝廷的大宗正,完全是两回事。
朝廷的宗正负责祭祀的,不过是王侯将相、宗族人员,而杨平的礼部的祭祀,只是那些为天下太平牺牲的将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