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三苦”:当兵,打铁,做豆腐!村子的村民经过这段时间跟着我们家做工,大部分有点头脑的,有劳力的人家都已经发家致富奔小康了,秉承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好好利用封建社会人工费便宜,把被孔圣人“人无信则不立,人不诚不可交”的做人原则,精神理念熏陶下,重信守诺的民众组织起来,共同致富。接下来就要让那一部分刚刚能吃饱,还不富裕的家庭有一个稳定的营生,也好脱贫致富。
在父亲这个村长的带领下,我带着苏瑶和小翠挨家挨户的上门查看每一家的情况,雇佣贫困户家里能做工的女人,十多户人家选了大大小小十八人,谈好一天15文工钱,愿意去的明天辰时去豆腐坊找小翠大掌柜报道,要做的工作就是泡豆子,做豆乳,豆花,做葱油饼,把小麦粉加工成做油条的专用面粉,一天工作五个时辰,卯时上工到申时下工回家,中间半个时辰休息,提供葱油饼和豆浆当午食,大多数人家都对村长千恩万谢,也有几家犹犹豫豫,优柔寡断,嫌弃半夜三更就要起早贪黑的上工。这就是人性,贫穷是有原因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做工的人员有了着落,接下来就是找赶螺车的车把式了,父亲带着去找了三个当过兵的中年汉子,把每天要做的事儿说了一遍,每天辰时都要赶骡车拉上豆花,调制好的油条粉,送去府城各家酒楼饭庄,再把各家酒楼饭庄的豆渣拉回豆腐坊,下午还要把油壶送去各家酒楼饭庄。我粗略估算了一下,早上两辆马车要跑两趟,才能送完豆花和油条粉,下午也要跑两趟才能送完所有酒楼饭庄的油壶。平时有需要也要赶车去,想让三个人给沈家当长工,每个月月钱500文,结果有一人不愿做长工,我们也不勉强,我父亲就和愿意的两人签下了长工契约,从明天开始上工。豆腐坊的事情全部交给翠花儿处理,顺便把做葱油饼的方法也一并教给她了!
油坊里面聚齐的四女,在我的指导下,开始一场化腐朽为神奇的美食的制作之旅,利用做豆浆留下来的豆渣制作葱花馅儿饼,用油一炸就是好吃的葱油饼。在资源匮乏,粮食作物普遍产量不高的大宋朝,多一种食物,就相当于多了一条生路。
先将豆腐坊打好豆浆后剩下的豆渣小心地收集起来,放入干净的盆中。接着,抓上一把翠绿鲜嫩的葱花,那清新的香气瞬间在空气中散开。再把炼制猪油后留下来的金黄喷香的油渣切碎,放入盆里,油渣特有的醇厚香味为馅料奠定了美妙的基调。随后,适量的盐、五香粉也加入其中,简单的几种调料,却像是神奇的魔法配方。用筷子轻轻搅拌,各种食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