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的常州还不叫“丨州”。
那年的梧桐叶在风中打着旋儿,落在大街青石板上,无人清扫。
沿街店铺半掩着门板,往日熙熙攘攘的集市变得冷冷清清,唯有城门口张贴的告示在风中猎猎作响,却难掩墨迹下渗透的血色。
朱文正身披锦袍,立于南京城墙上,望着城外绵延的营帐,眼神冰冷如霜。
他身后,三万锦衣卫甲胄锃亮,手中的新式火枪在阳光下泛着幽蓝的光,那是他耗费两年时间,集天下能工巧匠研制出的秘密武器。
这些时日,这火器喷射出的火焰与钢弹,不知吞噬了多少江南士绅的性命。
“殿下,无锡华氏已灭门,浦江郑氏也伏诛……”副将陈锐的声音带着几分迟疑,他看着朱文正愈发冷峻的面容,将后半句话咽了回去。
朱文正摩挲着腰间的佩刀,刀鞘上镶嵌的宝石在暮色中泛着暗红,恍若凝固的血珠。“哼,这些蛀虫,平日里鱼肉百姓,如今竟敢破坏新政,死不足惜!”
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传令下去,继续彻查,一个都不许放过!”
在朱文正的铁血手段下,江南大地笼罩在一片恐怖之中。
曾经诗书传家的名门望族,转眼间血流成河。
无锡华氏的老宅中,往日的亭台楼阁堆满尸体,鲜血顺着回廊蜿蜒,染红了一池锦鲤。
浦江郑氏的庄园里,藏书楼燃起冲天大火,珍贵的典籍在火中化作灰烬,哭喊求饶声与火舌的爆裂声交织在一起,令人毛骨悚然。
短短三个月,五万余人倒在锦衣卫的火枪与刀剑之下。
江南的天空仿佛被血色浸染,河水变得浑浊不堪,漂浮着无数尸体。
各地的乡绅豪强人人自危,有的举家逃亡,有的暗中串联,伺机报复。
消息如野火般迅速传遍了朝野。
朝堂之上,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称赞朱文正雷厉风行,是大明的栋梁。
有人却痛心疾首,指责他杀戮过重,恐失民心。
中书省左丞相胡惟庸皱着眉头,手中的笏板重重地拍在案上:“陛下,英王此举实在太过莽撞!五万多条人命,这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大明?”
“江南士绅多为书香门第,与百姓也并非全然对立,如此不分青红皂白地大肆屠杀,必将引起轩然大波!”
右丞相徐达也拱手进谏:“陛下,民心乃立国之本。英王虽初衷是为了推行新政,惩治奸恶,但手段过于狠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