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西瓜性凉,能清热生津,”岐大夫解释道,“《本草纲目》里说它‘治消渴,利小便,解暑热’,这时候比药还管用。”
果然,西瓜汁送到嘴边,杨德明竟然下意识地咽了下去,眼睛里似乎有了点神采。喂了小半碗,他突然含糊地吐出几个字:“清……凉……世……界……”声音虽然微弱,但在场的人都听见了。
“他说话了!”李秀兰惊喜地叫道。
岐大夫点点头,眼里闪过一丝亮光:“还有救。小周,取纸笔,开方子。”
小周赶紧铺好宣纸,研好墨。岐大夫提笔蘸墨,略一沉吟,写下一行字:白虎汤加黄芩三钱、山栀三钱、元参五钱。又在后面注了:石膏用至八两,知母四钱,粳米五钱,甘草二钱,水煎急服。
“石膏用八两?”小周吓了一跳,这剂量比平时大了好几倍。
“此乃急证,当用重剂。”岐大夫语气坚定,“快去煎药,用最大的砂锅,武火急煎,一刻也别耽搁。”
小周不敢怠慢,拿着方子赶紧去了药房。李秀兰看着丈夫胸口的湿布渐渐变热,岐大夫时不时用井水浸湿了再搭上去,杨德明的呼吸似乎平稳了些,不再那么狂躁了,但依旧昏迷着,浑身还是烫得吓人。
“岐大夫,我当家的这到底是啥病啊?”李秀兰忍不住问,“咋又发烧又发疯的?”
岐大夫刚要答话,突然听见外面一阵喧哗,原来是杨德明的儿子杨晓刚从学校赶来了,小伙子十八九岁,满头大汗,一进门就喊:“爸!爸!”
“晓刚别急,你爸正在治呢。”岐大夫拦住他,“你爸这是暑热入了气分,已经窜到营血了。”
“气分?营血?”杨晓刚一脸茫然。
“《黄帝内经》说‘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岐大夫指着杨德明解释,“他这是被暑热邪困住了。夏天的热邪最厉害,一旦钻进身体,就像往干柴上点火,烧得又快又猛。刚开始在皮肤,就是发烧头痛;没及时治,邪就往里面走,到了气分,就会心里烧得慌,喘气急促;再往里窜,到了营血,就会神昏谵语,身上出斑,这时候就危险了。”
“那之前给他吃的退烧药、解暑药咋不管用?”
“他这不是普通中暑,”岐大夫摇头,“普通中暑是暑邪夹湿,用藿香正气水这类祛湿的药管用。但你爸平时不爱出汗,体内津液少,热邪直接化成了燥火,就像一堆干柴遇上火,烧得更旺。这时候再喝冰镇汽水,就像往烈火上浇点冷水,看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