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张接过药方,岐大夫又叮嘱:"用药得配合作息。晚上十点前必须关电脑,用芦苇根30克煮水喝,代替茶水。睡前用温水泡脚,水里加艾叶和生姜,让阳气从脚下收回去。记住,服药期间别吃辛辣油腻,那都是助火的东西。"
"这药要怎么煎啊?"小张捏着药方问。
"用流水煎最好,要是没有,自来水也行。"岐大夫耐心讲解,"先把半夏、夏枯草用冷水泡半小时,水要没过药材两指。大火烧开后转小火,加了黄连、竹茹再煎十五分钟。倒出药汁后,再加温水煎第二次,两次药汁混在一起,分早晚两次喝。"
七天后,小张顶着淡了许多的黑眼圈再来,脸上有了血色:"岐叔,太神了!喝第一副药当晚就睡了五个小时,现在躺下半小时准能睡着,胸口也不闷了。"
岐大夫再搭脉,脉象平和了许多:"痰热去了大半,但你这熬夜的毛病得彻底改。《黄帝内经》说'人卧则血归于肝',你总不让肝藏血,时间长了会伤根本。再给你调调方,减黄连,加远志9克、炒枣仁15克,巩固疗效。"
二、更年期的失眠苦
梅雨季刚过,岐仁堂的药圃里,夏枯草抽出紫穗,在阳光下泛着光泽。岐大夫正带着徒弟小周采收,教他辨认:"夏枯草要选穗长饱满的,七月采最好,这时候它秉足了纯阳之气。《本草纲目》说它'解内热,缓肝火',配伍半夏,正是调和阴阳的妙对。"
话音未落,就见王女士挎着菜篮子走进来,脸上带着焦虑:"岐大夫,您给我看看吧,这觉睡得比猫还轻,一点点动静就醒,醒了就心慌出汗,白天头晕乎乎的,跟踩在棉花上似的。"
四十九岁的王女士是中学教师,刚退居二线,这半年来总说身上一阵冷一阵热,脾气也变得急躁,学生作业稍不如意就想发火。
岐大夫让她坐下,先看舌苔:"舌红少津,苔薄黄,这是肝郁化火,灼伤阴津了。"再搭脉,指下脉象弦数,像绷紧的弓弦,"肝脉弦得厉害,肝气郁结得很。"
"可不是嘛!"王女士叹气道,"以前我脾气挺好的,现在看谁都不顺眼。闺女说我是更年期综合征,让我吃雌激素,我不敢。"
"傻丫头,这不是简单的更年期。"岐大夫摇摇头,"《难经》说'肝者,魂之居也',肝藏魂,魂不安就睡不好。你这是肝气郁结,久了化火,肝火上扰心神,魂就像受惊的鸟儿,总在外面飞,不肯回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