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苦后甜。"岐大夫笑着说,"刚开始喝着辣乎乎的,是附子、干姜在起作用;喝两天就会觉得身上发暖,那是气血动起来了;最后会有点甘味,是甘草在调和。对了,喝药时就着热粥,别空肚子,免得伤胃。"他又想起什么,补充道:"晚上睡觉前,用这药渣再煮点水,泡泡脚,水得没过脚踝,加点盐,能引药下行,就像给腿脚的筋脉再松松绑。"
三日后一早,老张又来了。这次他没扶门框,自己慢慢走进来,虽然步子还慢,但腰杆明显直了些,帆布包也换到了右肩。"岐大夫,神了!"他一坐下就脱外套,露出里面的秋衣,"喝药第二天,后半夜腰就不那么僵了,早上试着抬腿,能抬到炕沿了!就是昨天喝完药,浑身冒热汗,跟洗了澡似的,衣服都湿透了。"
岐大夫伸手搭脉,指下的脉比上次有力了些,沉细中带着点滑意,不再像之前那样摸不着了。"舌头伸出来我看看。"老张张口,舌面的白腻苔薄了一层,舌尖透出点粉红。"这是好事。"岐大夫点点头,"汗是邪气往外跑的路,你这几十年的寒气,得靠汗排出去。"他拿起笔,在原方上划掉50克附子:"现在寒气松动了,不用那么猛了,减点附子,加10克桂枝,这东西能通阳,让汗出得透,又不会把正气带出去。"
"对了,我这膝盖还肿着呢,能加点啥不?"老张指着自己的膝盖,裤腿还显得紧绷。岐大夫想了想:"加15克薏苡仁吧,能祛湿消肿,像给关节里的积水开个小口,让它慢慢渗出去。"他又嘱咐:"别吃生冷的,工地食堂的凉菜千万别碰,就像刚化的冻土,再浇盆冰水,又冻上了。"
老张临走时,从帆布包里掏出个苹果,红通通的:"这是儿媳妇给的,您尝尝,甜着呢。"岐大夫接过苹果,在衣襟上擦了擦:"等你能弯腰系鞋带了,再来谢我。"
正说着,门口又进来个人,是社区里的王老太,由孙女扶着,拄着根红木拐杖,走一步,膝盖就"咯吱"响一声。"岐大夫,我这腿啊,比天气预报还准,明天要下雨,今天准疼。"王老太坐下时,拐杖"笃"地戳在地上,"前儿个广场舞比赛,我刚踮起脚,膝盖就'咔嚓'一声,现在蹲都蹲不下,买菜都得孙女拎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岐大夫让她伸出手,脉沉迟无力,像结了冰的小溪,尤其尺脉弱得几乎摸不着。"舌头我看看。"王老太张口,舌面淡紫,苔白厚,舌底的络脉又粗又紫,像两条淤塞的小河。"您这是老寒腿,比老张的病多了层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