咋办?去火还是补阳?”“得又去火又补阳,还得把上面的火引下来。”岐大夫走到药柜前,先抓了黄连、莲子心,“这俩是清心火的。黄连苦,《神农本草经》说它‘主热气目痛,眦伤泣出,明目,肠澼腹痛下利,妇人阴中肿痛’,能把上面的火压一压;莲子心更苦,像个小钩子,专钩心火,让它别往上飘。”
“但光去火不行,底下的阳气还得补。”他又抓了附子、干姜,“还得用这俩药温下焦,就像给锅底添柴,有了火,锅才能慢慢热起来。”小张看着药方,急了:“又用热药又用凉药,这不打架吗?”
“不打架,是分工不同。”岐大夫拿起肉桂,“关键在这肉桂。它性热,却能‘引火归元’,就像给虚火搭个梯子,让它顺着往下走,回到肾里。《本草纲目》说肉桂‘治寒痹,风瘖,阴盛失血,泻痢,惊痫’,配上附子,能让阳气扎根在下焦,不再往上飘。”
“再加点菟丝子。”他从罐里舀出些黄棕色的小颗粒,“你这熬夜伤了肾精,就像油灯耗了油,菟丝子能补肾精,《神农本草经》说它‘主续绝伤,补不足,益气力’,慢慢把‘灯油’添上,火才能烧得稳。”
药方写好了:黄连五分,莲子心三分,肉桂一钱,菟丝子三钱,附子二钱,干姜一钱。岐大夫又细细嘱咐:“煎药时,附子先煮一个时辰,干姜、菟丝子后放,煮到剩两碗水时加黄连、莲子心、肉桂,再煮十分钟。喝的时候温着喝,别太烫,免得刺激牙。”
他看着小张欲言又止的样子,笑了:“是不是觉得药太苦?《伤寒论》里说‘苦味涌泄为阴’,火性炎上,得用苦味的药把它往下引,忍几天就好了。”小张点点头,捏着药方起身:“那我以后是不是不能喝咖啡了?”“最好别喝。”岐大夫送她到门口,“咖啡提神,其实是把阳气往外逼,喝多了,底下的阳气更虚。”
一周后,小张来送锦旗,旗上绣着“妙手回春”。她脸上的燎泡消了,气色也好了:“牙不疼了,脚也暖了,现在沾枕头就能睡。就是那药太苦,我喝完得含块糖。”岐大夫指着药柜里的甘草:“下次可以加片甘草,能调和苦味,不过良药苦口,苦过之后,才能尝到甜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四、左右脉异,通阳活血
雨后的清晨带着泥土的腥气,出租车司机老周扶着腰进来了。他六十出头,头发花白,左手不自然地蜷着,左臂比右臂细一圈,走路时左腿拖着,看着很费劲。
“岐大夫,我这左边身子快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