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岐大夫慢悠悠地说,“酒这东西,看着温和,其实性烈得很。《本草纲目》里写,‘酒,大热有毒,走气助火’。你天天喝,顿顿喝,就像往身子里堆柴火——年轻时身子壮,能扛住,柴火堆得少,烧不起来;现在年纪大了,脾胃弱了,柴火堆多了,就烧得旺了。”
他指着孔德发的舌头:“你看这舌苔,黄腻,这是有湿热。脉呢,滑数——滑脉像摸泥鳅,主痰;数脉跳得快,主热。痰和热裹在一起,在你身子里乱撞,这就是病根。”
孔德发抬头,眼里有了点光:“那……我看见的影子是咋回事?”
“《金匮要略》里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就像咱们的‘司令部’,管着精神、意识。你这痰热往上跑,堵在心窍里,司令部被搅乱了,神就不安稳,《灵枢》里叫‘神乱则惑’,可不就容易看见些乱七八糟的?”岐大夫解释道,“午后阳气渐盛,痰热借阳气的劲儿更旺,所以你午后犯病;夜半是阴盛阳衰,可你身子里的热邪不甘心,跟阴气打架,就发热;到了黎明,阳气慢慢升起来,能压住点热邪,你就舒服些——这都是邪气在作祟的规律。”
王秀莲似懂非懂:“那之前的大夫给开了安神的、化痰的,咋没用呢?”
“安神的药,多是补的,像当归、党参这些,你这是实邪,越补火越旺,就像给柴火堆添柴,火更大;化痰的药,要是只化痰不清热,就像只把柴火扒拉扒拉,没浇水,火还是灭不了。”岐大夫笑了笑,“得清热和化痰一起上,把痰热这堆‘脏东西’清出去,心窍通了,神就稳了。”
三、一剂化痰方,专清“心头火”
岐大夫拿起毛笔,在处方笺上写起来,笔尖划过纸面,沙沙作响。
“我给你开个方子,主要是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的。”他一边写一边说,“橘红三钱,理气化痰,《本草纲目》说它‘下气消痰,疗呕哕反胃’,能把堵在胸口的痰理顺了;贝母三钱,清热化痰,《神农本草经》里说它‘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对付你这痰热正合适。”
“再加天花粉三钱,这东西能清热生津,你这热邪烧得久了,身子里的津液都被耗干了,它能补补津液,还能帮忙清热;石菖蒲二钱,开窍豁痰,《本草纲目》说它‘治中恶卒死,客忤癫痫’,专门通心窍,让被痰堵住的‘司令部’透透气。”
“黄芩三钱,清热燥湿,《神农本草经》载‘主诸热黄疸,肠澼泄利’,能把你身子里的湿邪赶出去;麦冬三钱,养阴润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