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声连绵如击鼓,额角冷汗涔涔。
"莫慌。"岐大夫伸出食指,在周明轩胸前缓缓按压,当指尖触到剑突下一寸处时,周明轩浑身一震,呃逆声戛然而止。
"此处乃巨阙穴,属任脉,通于胃腑。"岐大夫解释道,"《针灸大成》云'巨阙主心下痛,腹胀暴痛'。你肝郁气滞,按此穴可通降胃气。"
周明轩惊疑不定:"为何西医按压内关无效,此处却......"
"经络之道,如江河行地。"岐大夫取出银针,在巨阙穴旁三寸处下针,"内关属心包经,治心胸之病;巨阙通胃腑,专克胃气上逆。"
四诊:胃气归元
第七日复诊,周明轩呃逆已基本平息,但仍感胃脘胀满。岐大夫察其舌苔已转薄白,脉象沉缓,遂调整药方:
丁香柿蒂散合橘皮竹茹汤
丁香6g 柿蒂10g 陈皮15g 竹茹10g 党参10g 生姜3片 甘草6g
"丁香温中降逆,柿蒂下气止呃。"岐大夫将药包递给周明轩,"你久病伤阴,陈皮、竹茹既能理气,又可养阴。"
周父忍不住问道:"为何之前用柴胡桂枝有效,现在却换方?"
"治病如用兵,需因势利导。"岐大夫指了指窗外的竹子,"柴胡桂枝汤如破阵之矛,破肝郁、清肝火;丁香柿蒂散似善后之盾,温脾胃、固根本。"
尾声:岐黄薪火
半月后,周明轩送来一面锦旗,上书"调气如神"。岐大夫望着他红润的面色,语重心长地说:"《脾胃论》云'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今后需戒暴怒、节饮食,方能长治久安。"
周明轩点头称是,目光落在药柜上的《伤寒论》:"岐大夫,为何按压巨阙穴能立即止呃?"
"经络者,气血之通道也。"岐大夫翻开泛黄的书页,"巨阙穴位居中焦,按压时可震动膈肌,使逆气归元。此乃《黄帝内经》'缪刺'之法,专治经气不通。"
暮色中,岐仁堂的药香随着晚风飘散。周明轩走在青石板路上,忽然想起岐大夫的话:"医道如弈棋,需观全局、知进退。"他摸了摸胸前的巨阙穴,仿佛还能感受到那股神奇的力量——这,或许就是中医的魅力所在。
结语:止呃之道
岐大夫坐在老梨木桌前,望着窗外熙攘的街巷,心中感慨。呃逆虽小症,却折射出中医辨证施治的大智慧:胃寒者温之,胃火者清之,气滞者疏之,阴虚者养之。正如《伤寒论》所言:"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