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子:茶楼惊变
小满时节的青石板巷,蝉鸣与药香交织。岐仁堂斜对面的"聚贤茶楼"里,年轻的账房先生周明轩正握着算盘对账,突然喉头一紧,发出一连串高亢的呃逆声。茶客们纷纷侧目,周明轩涨红了脸,手忙脚乱地捂住嘴,却止不住那声如破竹的"呃——呃——"。
初诊:气逆之困
当晚,周明轩在父亲陪同下叩响岐仁堂的木门。岐大夫掀开蓝布门帘,见年轻人面色青黄,呃逆声高亢急促,每隔半分钟便发作一次,右手不自觉地按在胃脘处。
"这是第几日了?"岐大夫示意周明轩坐下,目光扫过他微微颤抖的肩膀。
"整七日了......"周明轩声音发颤,"起初只是饭后偶尔打嗝,后来越来越频繁,连夜里都睡不安稳。"
岐大夫搭脉时,周父在旁叹气:"省城西医说是膈肌痉挛,开了止痉药,吃了三天不见效。"
"伸手让我瞧瞧。"岐大夫翻开周明轩的手掌,只见大鱼际处青黑一片,舌质红绛,苔薄黄。他又俯身闻了闻,周明轩口中隐隐透出酸腐之气。
"此乃肝气犯胃,胃气上逆。"岐大夫起身走到药柜前,"《黄帝内经》云'诸逆冲上,皆属于火',你这呃逆看似声高有力,实则肝郁化火,灼伤胃阴。"
周父疑惑道:"可他明明怕冷,喝热水能暂缓片刻......"
"这是假寒真热。"岐大夫取过柴胡、白芍,"肝属木,胃属土,木郁克土则胃气不降。你看他舌尖红赤,正是肝火上炎之象。"
二诊:柴胡桂枝破僵局
岐大夫铺开宣纸,笔走龙蛇:
柴胡桂枝汤加味
柴胡15g 黄芩10g 桂枝6g 白芍15g 半夏10g 生姜3片 大枣5枚 代赭石30g(先煎)
"代赭石重镇降逆,柴胡疏肝解郁,桂枝调和营卫。"岐大夫解释道,"三剂药下去,若呃逆减轻,便来复诊。"
三日后,周明轩再来时,呃逆频率果然减半,但仍时有发作,且胁肋胀痛明显。岐大夫仔细诊脉,见其弦象稍缓,却仍带涩意。
"肝郁未解,需加理气之品。"他在原方中加入香橼、佛手各10g,"《本草纲目》言香橼'下气,除心头痰水',佛手'理气和中,化痰止咳'。"
三诊:巨阙穴上的玄机
第五日清晨,周明轩突然呃逆大作,连喝三碗温水都止不住。岐大夫赶到时,见他蜷缩在藤椅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