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灌了铅。开会时走神,老板找我谈了三次话。"
"心慌吗?"
"夜里躺床上,心怦怦跳,像要从嗓子眼里蹦出来。"
岐大夫让他伸舌头,舌质红,舌尖尤其红,苔薄白而干。"你这脉,左尺浮大,右寸细数,是肾阴不足,虚阳上浮。"他翻开《医理真传》,指着其中一页,"郑钦安说'坎中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你这是坎水失藏,真阳外越了。"
陈凯皱眉:"坎水?是肾虚吗?我吃了不少六味地黄丸,没用。"岐大夫摇摇头:"六味地黄丸滋肾阴,可你是阳虚不能涵阴。就像烧开水,火太旺,水烧干了,光加水不行,得先把火调小。"
他起身走到药柜最下层,取出个陶罐,里面是黑乎乎的药丸。"这是潜阳封髓丹,我按郑钦安的方子配的:黄柏、砂仁、甘草,加了点附子。"他拿起一粒药丸,"黄柏苦寒,能引火归元;砂仁辛温,能纳气归肾;附子补坎中真阳,让阳气能沉下去。"
陈凯接过药丸,放在手心掂了掂:"我这病,跟熬夜有关系吗?我们做项目的,凌晨两三点睡是常事。"岐大夫叹了口气:"《黄帝内经》说'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你夜夜耗阳,坎水里的那点真火都快被你烧完了。"
他又写下个方子:桂枝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白芍15克。"《伤寒论》里的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能调和阴阳,收敛浮火。你回去试试,晚上十点前必须睡,别再看手机。"
陈凯临走时,岐大夫叫住他:"你脚底板是不是总发热?"陈凯愣了:"您怎么知道?我总光着脚踩地板,觉得烧得慌。"岐大夫道:"虚阳下不了脚,就像火苗窜到锅盖上,得把它引回锅底。"
半个月后,陈凯又来了,这次眼底的青黑淡了许多。"能睡四个小时了,不用吃安眠药。"他笑着说,"就是这药丸太苦。"岐大夫递给他一小包砂仁:"嚼两粒,能解苦。对了,上周给你的《道德经》看了吗?"
"看了,'致虚极,守静笃',不太懂。"
"不懂就念,念着念着就懂了。"岐大夫说,"坎水要藏,人心也要藏,别总往外跑。"
三、菜农的泄泻:五苓散化湿通阳
处暑过后,天还没凉透,菜农老周却裹着厚外套来了。他黧黑的脸上挂着汗珠,裤腿卷到膝盖,小腿上沾着泥点,散发着新鲜的泥土味。"岐大夫,"他一进门就嚷嚷,"我这肚子,闹腾三天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