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敲《黄帝内经》:“《灵枢》里说‘心者,君主之官也’,但这君主也怕底下的臣子作乱。阳明属土,心属火,土能载火,也能生火。土中积热太盛,火就往上窜,搅得君主不得安宁。所以啊,治心有时候不用直接治心,把脾胃调理好,心自然就安了。”
三天后的午后,周老师自己拄着拐杖来了,虽然脚步还慢,但脸上有了血色,说话也顺溜多了。“岐大夫,您这药真神!”她一进门就拉着大夫的手,“头煎喝下去,傍晚就觉得肚子咕噜响,夜里解了好几次大便,都是黑乎乎的硬块,解完之后,胸口那石头一下子就没了!现在躺着能睡着了,也不怎么咳了。”
岐大夫让她再伸舌头看看,舌质不那么红了,舌苔也薄了些,又按按她的脉,沉紧感松了不少,只是还带着点虚滑。“燥火去了大半,但脾胃亏了些,得慢慢补。”他这次开的方子换了模样,多了些黄澄澄的饴糖,还有桂枝、白芍、生姜,“这是小建中汤,饴糖能补脾胃,就像给空了的粮仓添新米;桂枝、白芍能调和气血,让脾胃运转起来。再配上麻仁丸,用麻子仁、杏仁润润肠,免得又积住。”
周老师看着新方子,好奇道:“这次不用大黄了?”
“柴火都抽干净了,还留着刀干啥?”岐大夫笑了,“《脾胃论》说‘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您这把年纪,脾胃就像老磨盘,得常给它添点润滑剂,别总喂硬东西。以后多吃点山药粥、南瓜汤,少吃油腻,每天下楼散散步,比啥药都强。”
一旁的小徒弟正在整理药柜,拿起颗饱满的麻子仁问:“师父,这麻仁丸为啥能润肠道?”
“你看这麻子仁,含着油呢,”岐大夫捏开一颗,指尖沾了层油光,“《本草纲目》说它‘利大肠风热结燥’,就像给干涩的管道抹点油,东西自然就滑下去了。比用大黄硬通,更适合老年人。”
周老师的儿子第二天送来了锦旗,红底金字写着“妙手回春,釜底抽薪”。小周挠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妈非让送,说这辈子没见过这么见效的药。她还说,要把您这法子教给楼里其他老姐妹,她们好多都有便秘的毛病。”
岐大夫把锦旗挂在药柜旁边,正好挨着上次小林送的“仁心仁术”匾。他望着窗外飘落的银杏叶,对小徒弟道:“你记住,治病就像疏通青云巷的下水道,堵了不能光往水面撒清洁剂,得找到堵在哪节管子,是头发还是石子,对症下手才能通。这‘釜底抽薪’的法子,看着简单,其实得摸准了‘薪’在哪,火候够不够,抽多少合适,这里面的学问深着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